文体学意义

作品数:57被引量:11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马世年夏令伟余煜珣吴承学王秀臣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江西社会科学》《中国文化研究》《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绥化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魏叔子文集》编次体例及其文体学意义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34-141,共8页何诗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历代别集编纂及其文学观念研究”(项目编号:21&ZD254)的阶段性成果。
《魏叔子文集》的编纂体例,在历代别集中具有鲜明特色。其黜内篇而存外篇的反常取舍,除一般别集不录八股的传统外,更缘于甲申之祸对魏禧八股观念的巨大冲击;分体编次,各体之前缀以文体小引展开文体论,则受了明代吴讷《文章辨体》等总集...
关键词:体例 内篇 外篇 文体小引 冠首文体 
经验书写的文体学意义——对1万篇小学生“读后感”样本的观察与反思
《上海教育科研》2025年第1期27-33,共7页王海峰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创意写作视域下新文科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研究”(编号:SJGY20220651)的研究成果。
人对经验的书写,构成了人类写作活动的主要方式。人从经验中获益,并发展自己。经验书写成为人与自己、他人、世界沟通的一种特定方式。经验书写对文体学的意义问题,成为一个有益人生发展及创意写作的问题。通过对1万篇小学生“读后感”...
关键词:经验书写 文体学 文体风格 创意写作 
汉代图书整理活动的文体学意义——以刘向父子校书为中心
《文艺理论研究》2024年第3期196-206,共11页李冠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出土文献与上古文学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ZD264]阶段性成果。
以刘向父子为代表的汉代学人对日益繁富的典籍进行了系统的校订、整理、归类。《七略》将上古以来的图籍置于刘向父子所梳理的学术思想源流脉络之中,构建了以宗经为主导的文献谱系,为后世“文本于经”等文体学思想建立了理论框架。《别...
关键词:《七略》 《别录》 《汉书·艺文志》 文体观念 
王充《论衡》“造论著说”的文体学意义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3年第2期369-389,共21页孔妍文 
历来学者考察“论体文”演进史,多以诸子为创作渊薮,《文心雕龙》为理论基准,其实,王充“造论著说”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造论著说”出自《论衡》“五文说”,其核心目的是“辩然否,疾虚妄”,在当时文体中最能切中时弊。由于仕宦不成,...
关键词:造论著说 论体文 文体学 《论衡》 王充 
《尚书·无逸》的文体特征及文体学意义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3期215-215,共1页刘军华 
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只要有社会生活和社会事务的需要,就会产生与之相应的文章。作为社会行为的家训产生较早。从文体学的视角,按照家训体的文体特征上溯,在先秦时期就有了专题性的家训体作品。《尚书》中保存了早期的较为完整的书...
关键词:专题性 叙事框架 家训 文体特征 《尚书》 家庭内部 文字记录 文体学 
大小戴《礼记》篇题及其文体学意义——以出土简帛为起点的考察被引量: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106-113,共8页陈丹奇 丁宏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254)。
大小戴《礼记》篇题的命名方式,大体有依据篇章主要内容、提炼篇章部分内容、摘取篇首若干文字、揭示篇章与其他典籍关系、袭用相关标题等。由出土简帛的早期形态能够发现,礼学文献在秦火前单篇别行时大多无篇题,仅有的个别篇题主要摘...
关键词:大小戴《礼记》篇题 命名方式 拟定缘由 文体学意义 
《尚书·无逸》的文体特征及文体学意义--兼谈口头家训的发生与文本的凝定被引量:2
《求是学刊》2022年第2期152-160,共9页刘军华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中国历代家训家书文献集成及多维综合研究”(2019)。
把早期家族、家庭内部口头训诫的社会行为和话语用文字记录下来,再经过加工,逐渐凝定为家训文。周成王七年周公即将还政成王前,对成王以“毋逸”为主题进行训导谈话,由当时的史官记录下来,后编辑成篇,再编入《尚书》,凝定为传本《无逸...
关键词:《尚书·无逸》 文体特征 口头家训 文本凝定 
语言、诗化与文体形构——汪曾祺早期小说创作的文体学意义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年第1期272-284,共13页许亚龙 
汪曾祺小说的语言和形式创新,为他带来了“文体家”的赞誉。对汪曾祺小说的评价,一般认同他1983年的自我认定,即“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①。在这种小说观念中,“人道主义”是具体内容,“中国式的抒情”是言说方式,具有明显的...
关键词:汪曾祺小说 文体学意义 小说观念 文体生成 言说方式 自我认定 人道主义者 文体家 
明代尺牍总集的编纂方式及其文体学意义被引量:2
《斯文》2021年第2期90-108,共19页车祎 
尺牍总集的大量编纂是明代散文史上突出的现象。明代尺牍总集的编纂方式,范围上从仅收古尺牍到兼收古今,编排上从以时代为序到按事用分类,风格上从偏重“正大”“古雅”到崇尚“隽”“奇”,反映出崇古或务俗、严肃或好奇、关注文体正变...
关键词:明代 尺牍 总集 编纂 文体观 
“器体道用”说的来源及其文体学意义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1年第1期169-170,共2页王秀臣 
崔憬《周易探元》对周秦诸子以来形成的“道体器用”思想进行彻底反叛,提出“器体道用”说,为易学转型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准备。事实证明其影响远远超出易学甚至哲学领域,文学理论也随之发生了某种意义上的转型,对文体观念的影响尤为显著。
关键词:文学理论 文体观念 文体学意义 周秦诸子 反叛 易学 哲学领域 转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