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革命

作品数:8302被引量:2316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王相坤俞良早邓涛宋毅军周大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恩格斯晚年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贡献及现实启示
《思想教育研究》2023年第5期76-82,共7页王淼 李玉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际社会对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认知和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BKS171)阶段成果。
为了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晚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积极开展意识形态斗争,并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恩格斯坚决驳斥资产阶级学者对马克思学术形象的诋毁,高度肯定马克思的伟大贡献,还积极同法国“可能派”、德国“青年派”和福尔马尔...
关键词:恩格斯晚年 意识形态斗争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的伦理观与“斗争”文化观的初建——中国共产党与上海革命文化运动探赜之一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23-28,共6页陈红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红色文艺与百年中国研究”(21&ZD25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左翼文学的想象与叙述(1927—1949)”(17YJA751006)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在上海产生的革命文化,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政治民主、人民自由而铸就的先锋文化和现代文化。中国共产党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新型的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和以实...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革命文化 革命伦理 现代文化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红色家风的基本特征探析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56-61,70,共7页韩乐馨 雷家军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知识分子与革命文化关系论纲”(16FKS011)。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家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家风具有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书写革命者的家国情怀、通过崇高理想信念表达革命者的伟大精神、运用革命斗争成果传递革命者的无穷力量等基本特征,这是其区别于一般家风的重...
关键词:红色家风 基本特征 理想信念 革命力量 
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的先驱精神
《福建党史月刊》2022年第5期4-7,19,共5页苏秋爽 雷家军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知识分子与革命文化关系论纲”【16FKS011】的成果之一。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业绩离不开先驱领袖们的努力与奉献。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是指在新中国成立前就义或逝世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均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运动领袖,或为党的创始人,或为工人、...
关键词: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中国共产党早期 历史主体地位 历久弥坚 领袖群体 新中国成立前 周恩来 
国家、资本与革命:马克思权力观的关键话语被引量:3
《理论导刊》2022年第4期93-99,共7页缪燚晶 
202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体制机制研究”(21BKS153)阶段性成果;2021年度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调研课题“中国共产党百年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历史经验的新时代运用研究”(2021DXXTZDDYKT064)阶段性成果。
权力观是研究人类解放课题不可或缺的维度。面对大工业社会的权力场景,马克思在细致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对国家权力、资本权力予以唯物史观的科学审视和政治经济学的深度解析,并意图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完成科学社会主义的建构,形成了...
关键词:权力观 国家权力 资本权力 无产阶级革命 
试论恩格斯关于德国工人运动的思想及其实践
《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2022年第1期3-11,共9页王宏波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研究专项“重大历史问题研究项目”委托项目“世界资本主义史研究”(项目编号:20@WTZ008)的阶段性成果。
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恩格斯通过对工业化以来德国经济、社会、工人运动等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及政治制度的特点的考察和分析,形成了关于德国工人运动的思想,即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和环境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德国工人运动开创的新的斗争...
关键词:恩格斯 德国工人运动 议会斗争 无产阶级革命 
试论恩格斯关于德国工人运动的思想及其实践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1年第5期92-100,共9页王宏波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研究专项“重大历史问题研究项目”委托项目“世界资本主义史研究”(项目编号:20@WTZ008)的阶段性成果。
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恩格斯通过对工业化以来德国经济、社会、工人运动等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及政治制度的特点的考察和分析,形成了关于德国工人运动的思想,即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和环境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德国工人运动开创的新的斗争...
关键词:恩格斯 德国工人运动 议会斗争 无产阶级革命 
《共产党》月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被引量:1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1年第8期33-37,共5页刘书文 杨公主 徐志坚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总体逻辑研究”(20ZDA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共产党》月刊作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创办的第一份党内理论性刊物,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必读材料。刊物重点介绍列宁的建党思想、布尔什维克的由来以及其他各国的建党经验,加速了中国共产党从萌芽到建立的发展。《共...
关键词:《共产党》月刊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 
任弼时对延安精神形成的重要贡献
《毛泽东思想研究》2021年第4期142-147,共6页王晓荣 陈婉婉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政课建设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研究”(19VSZ024)的阶段性成果。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的艰苦环境中培育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之一,任弼时党性坚强、政治过硬;重视实际、服从真理;为了人民利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锐意进取的革命斗志。他...
关键词:任弼时 延安精神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无产阶级革命是进入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吗?——评伯恩施坦、考茨基和列宁的论争被引量:2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20-25,共6页夏银平 冯婉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批判及其当代启示研究”(18BKS007)。
第二国际时期,伯恩施坦全面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经济学和政治理论,进而否定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主张"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考茨基对"和平过渡论"既批评又调和,主张通过"议会道路"进行"渐进的彻底的社会变革";列宁全面深入地批判了改良...
关键词:无产阶级革命 改良主义 社会主义 帝国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