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观

作品数:105被引量:7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孙晓柳陈梦宇郝周绍倪思然温为才更多>>
相关机构: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山西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析《徒然草》中的无常观
《文化学刊》2024年第2期48-51,共4页曾欣雨 
《徒然草》是吉田兼好的著作,该书与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和鸭长明的《方丈记》并称为“日本三大随笔文学”。在这部作品中,无常观的思想从头到尾贯串始终。而且,《徒然草》中所表现的无常观又可以分为咏叹的无常观和自觉的无常观。本...
关键词:徒然草 无常观 原因 方丈记 对照 
中日两国隐逸传统的比较
《日本问题研究》2023年第4期62-70,共9页曹永洁 
辽宁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律令制时期日本人的公私观研究”(L17BSS002)。
中国和日本古来都有久远的隐逸传统,日本的隐逸虽然也深受中国影响,但无论在隐逸的主体和规模、隐逸的类型、隐逸的思想及动机上都与中国存在显著差异。中国隐士皆为士人,为士而不仕谓之“隐”,可分为退以待时的儒家之隐和全真保身的道...
关键词:中日 隐逸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无常观 风雅 
从《徒然草》中的物欲观分析吉田兼好思想的智慧之处
《艺术科技》2023年第13期96-98,共3页陈吉祥 陈安梅 
《徒然草》为日本镰仓时代吉田兼好法师(1283—1350)所作,与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和鸭长明的《方丈记》被誉为“日本三大随笔”。该随笔写于日本镰仓时代末期至南北朝时期(1330—1392),由长短不一、内容驳杂的243个片段组成,围绕“无常...
关键词:《徒然草》 物欲观 智慧 无常观 
日本中世文学中无常观的转变被引量:1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年第20期12-16,共5页郭城 
广州华商学院2022年度青年学术科研项目“茶碗的侘寂审美与无常观的研究”(项目编号:2022HSXS098)。
无常观是日本重要的思想理念,是指现实世界中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产生和消失,把一切事物看作无常的观点。从日本中世时期开始,中世文学中很多作品都涉及无常观的内容,尤其是中世文学的两个代表作《方丈记》和《徒然草》,从这两部作品中...
关键词:无常观 日本中世文学 《方丈记》 《徒然草》 日本审美 日本随笔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无常观”思想——以《伊豆的舞女》为例
《美化生活》2023年第14期66-68,共3页杨微 郅锦 
论寒山诗中的“无常观”
《国学(汉斯)》2022年第1期15-20,共6页张舜英 曹坤宇 
在传统文学史的书写中,寒山及其诗歌创作长期处于被遮蔽、被忽略的状态,这和他身世成谜、风格浅俗、且长期未能融入士大夫交游圈、始终是一位地方诗人有很大的关系。对寒山无常观的分析,首先在于了解诗人寒山的经历,在此背景下分析寒山...
关键词:寒山 无常观 佛教 诗歌 
《徒然草》的残缺美意识研究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年第1期109-111,共3页林进 李晖 
《徒然草》创作于1332年至1392年间,是日本著名的三大随笔文学之一。作者吉田兼好博通诸学,见识明达,是日本镰仓末期及南北朝时期著名歌人和随笔作家。在这部作品中,他以丰富的感受性及敏锐的洞察力,凝练出对于自然、生活等世间诸相的...
关键词:残缺美 吉田兼好 《徒然草》 无常观 
论《红楼梦》中的佛教思想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56-61,共6页崔雪茹 徐景文 
佛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建筑、绘画、文学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具有极高的文学造诣。《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缘”、四大家族的因果报应、小说中人物生命的“无常”“无我”,...
关键词:《红楼梦》 人生八苦 因缘论 无常观 
论《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中的“无常”观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2021年第5期37-39,共3页牛雨晴 
无常观是中日文学中一个盛久不衰的主题,但由于作品创作时代背景、文化发展阶段不同等原因,两国作品所蕴含的无常观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尤以《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为典型。本文试图从无常观的理论根源入手,探析其在《红楼梦》和《源...
关键词:无常观 《红楼梦》 《源氏物语》 
佛教无常观对刘勰通变论的历史性献功探析
《语文学刊》2021年第3期1-13,共13页刘业超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佛教文化中的正性质素及其对中华文学的历史影响系统研究”(2017CXSPRBZZ024)阶段性成果。
《文心雕龙》中的通变论,不仅是对中华传统变易观的创造性继承,也是与佛教无常观的强大补益与升华密不可分的,是二者的交集与融会的历史性成果。如果忽视了这一关键性环节的关键性作用,《文心雕龙》通变论在中华文学发展中的具有指路碑...
关键词:传统变易观 佛教无常观 交集与融会 《文心雕龙》通变论 历史性献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