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机制

作品数:628被引量:4925H指数:3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朱守彪夏斌李三忠任建业李崇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震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地质论评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华南陆块东北部构造特征、成矿作用与动力学机制——来自大地电磁测深的认识被引量:2
《地质论评》2022年第3期921-937,共17页董基恩 叶高峰 魏文博 金胜 李玉龙 董小军 魏有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7YFC0601406);“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Sino Probe)”项目和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160082和DD20190012)的成果。
通常认为,华南陆块在新元古代由扬子克拉通和华夏地块沿江南造山带碰撞拼合而成,之后经历了陆内造山、洋壳俯冲等多期岩浆—构造活动。但因华南陆块所处的特殊地质构造环境,就目前华南陆块各块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江南造山带深部构造特...
关键词:大地电磁测深 华南陆块 江南造山带 接触关系 地幔物质上涌 
合肥盆地伸展方向的演变及其动力学机制被引量:59
《地质论评》2011年第2期153-166,共14页朱光 朴学峰 张力 张必龙 陈印 胡召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华北克拉通破坏"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批准号:90714004)的成果
本文通过白垩纪—古近纪期间合肥盆地沉积格局、断层活动性、同火山活动正断层、岩脉展布方位、盆缘断层运动学与断层擦痕应力场反演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对伸展方向的演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早白垩世早—中期为NWW—SEE向...
关键词:合肥盆地 沉积格局 正断层 应力场 华北克拉通破坏 动力学背景 
造山带构造研究中几个重要学术概念问题的讨论被引量:5
《地质论评》2002年第4期337-344,共8页张长厚 吴正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基金项目(编号49702034)资助成果。
简要分析和评述了造山带构造研究中的几个重要学术概念问题:造山带,造山带类型、造山作用和造山过程、造山带构造格局、造山作用模式。指出不宜将造山带定义直接与板块边缘构造位置和板块间相互作用联系在一起;造山作用和造山带不仅出...
关键词:造山带 造山作用 造山模式 板内造山带 成因 动力学机制 
深部天然核反应堆——一种可能的山脉隆升动力源被引量:4
《地质论评》2001年第2期119-128,共10页匡耀求 张本仁 欧阳建平 
板块碰撞造山模式难以解释造山作用在时间上的“滞后”和在空间上的“差位”现象。大量研究表明山脉隆升的动力来自深部,因此,探索深部地质过程的物理和化学机制及其导致的能量再分配是认识山脉隆升动力学机制的关键。若干线索表明地幔...
关键词:天然核反应堆 造山作用 地幔 幔源物质 动力学机制   
中国东北—华北新生代火山活动的深部动力学机制被引量:2
《地质论评》1999年第S1期174-179,共6页汪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9733011)资助
在综合地质年代学、数值模拟和岩石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新生代玄武质火山活动是岩石圈发生拆沉失稳,导致软流圈地幔发生强迫对流的结果。发生在东北—华北地区中部的岩石圈拆沉失稳诱发了早第三纪火山活动,...
关键词:火山活动 新生代 拆沉失稳 华北 东北 
造山与成盆作用形成于统一的动力学机制被引量:16
《地质论评》1996年第4期300-303,共4页邓乃恭 任希飞 
造山带和盆地成因是当前地学研究的两个热点。本文第一部分简述了多种主要造山理论和成盆学说;其中挤压造山说与拉张成盆论在众多学说中仍占主导地位。一般都认为造山带和盆地形成于不同的地球动力学环境。第二部分结合我国地质实际,提...
关键词:造山作用 成盆作用 均衡造山 动力学机制 
塔里木盆地北部北西向断裂的特征及地球动力学机制被引量:2
《地质论评》1996年第S1期116-123,共8页严俊君 
塔里木盆地北部(简称塔北)区域构造上最显著的特征是受走向ENE和NW两组区域性大断裂的控制,形成了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基本构造格局。本区NW向断裂以基底卷入型压性逆冲为基本特点。构造发育受中新生代塔里木板块西南缘大地构造演化控...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北部 北西向断裂 压性逆冲 西昆仑 喀喇昆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