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痹

作品数:49被引量:257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刘传慧董振华幺远胡艳甄小芳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市骨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辽宁中医杂志》《山西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河南中医》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黄帝内经》痹病思想浅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及传变
《四川中医》2024年第9期42-45,共4页郑慧兰 黄亚文 黄佳 刘滢 唐瑗 邓婷涵 赵蕾蕾 程宏斌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科研能力提升“百人计划”(院办发[2019]87号文)。
《黄帝内经》对痹病阐述甚详,指出其核心病机为风寒湿邪杂合而至、痹阻经脉气血,并具有由表入里、由浅入深、逐渐加重的传变趋势。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病因不明、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诊治颇为棘手,目前从痹病思想来...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黄帝内经 周痹 五脏痹 防治思路 
五脏痹证论治考究被引量:1
《上海中医药杂志》2024年第7期48-52,共5页刘晓蕾 田丙坤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藏象理论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陕中医药发2018〔32号〕)。
通过整理中医经典文献及论著,总结五脏痹证的病因、病位、证型。探讨《黄帝内经》中痹证与五脏痹证的关系及证治原则、《伤寒杂病论》理论体系下痹证六经传变规律及用药组方原则,并附以名家诊疗诸痹的思维方式和部分医著方解,为阴阳辨...
关键词:五脏痹证 脏腑 阴阳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文献研究 
基于“五体痹-五脏痹”理论探讨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的病机与辨证论治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4年第7期3485-3488,共4页张宗学 焦以庆 卢幼然 王玉光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No.首发2020-2-2233);北京市属医院科研培育计划项目(No.PZ2020010)。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通常表现为肺脏、肌肉、关节等多系统受累。笔者通过总结肺间质疾病患者临床队列的中医证候特点,结合五体痹、五脏痹等中医经典理论,初步总结了本病病机为机体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邪气痹阻肌肉、筋脉、肺脏等部位,内...
关键词: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 五脏痹 五体痹 辨证论治 内外同调 表里同治 
从五体痹和五脏痹分层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被引量:1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4年第6期935-938,共4页黄慧萍 陈薇薇 朱博玉 刘智超 
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SHGZS-202208);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18401901000);上海市中医医院“未来计划”传承人才项目(WLJH2021ZY-MZY037);上海市中医医院“未来计划”中医药科技发展项目(WL-YJXYS-2021005K);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凯宝”青年医师海派中医传承研究项目(2023-HPZY-06)。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本文从五体痹、五脏痹病因、症状角度出发,分层论治SLE各种系统表现。皮肤红斑(皮痹)当以养阴清热为先,血管炎表现(脉痹)重在活血化瘀,筋挛节痛(筋痹)治以祛邪柔肝;肌肉...
关键词:五体痹 五脏痹 分层论治 系统性红斑狼疮 
从“五脏痹”理论探析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病机及治疗
《世界中医药》2024年第8期1144-1148,共5页卢姝妍 李桓 杜萌萌 周全 
2022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1批面上项目(2022M711083);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2021JDZX2013);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2022JDZX112)。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其症状常随损伤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本病多累及肺、肾、消化、心血管等系统,其表现同中医“五脏痹”证候相似。本文以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多脏器受累与中医“五脏痹”症候的相...
关键词:五脏痹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整体观 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证候 
刘健教授运用新安医学理论对五脏痹的再认识与探讨
《风湿病与关节炎》2024年第3期41-43,共3页万磊 黄传兵 曹云祥 谌曦 汪元 刘健(指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973655,8227450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6号);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皖教秘人[2022]11号);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2020xayx04);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20A0397)。
五脏痹是按五脏部位分类的痹病。指五脏气血痹阻的一类疾病,包括肝痹、心痹、脾痹、肺痹和肾痹。刘健教授在继承前世新安医家学术思想的同时,亦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独特见解。刘健教授认为,五脏痹的病因病机呈现外邪侵袭、脾失健运、肝肾...
关键词:五脏痹 新安医学 病因病机 诊治特点 刘健 
风湿病多系统病变在五脏痹中的体现被引量:2
《中医药通报》2023年第8期32-33,共2页赵磊 万磊 刘健 黄传兵 李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1973655);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No.KJ2020A0397);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项目(No.2018YFC1705204)。
通过对历代文献关于五脏痹的描述与现代医学风湿病多系统损害的症状进行分析,探讨五脏痹与风湿系统疾病多系统病变间的关联性。
关键词:风湿病 系统病变 五脏痹 五体痹 
从《黄帝内经》痹证理论探讨硬皮病的病机与治疗被引量:6
《世界中医药》2023年第2期224-228,共5页王瑞洁 姜文琦 张润田 段行武 陈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804106)。
硬皮病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黄帝内经》中对痹证定义、分类、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的阐述,为痹证类疾病的诊治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论证硬皮病所属的痹证范畴可囊括《黄帝内经》中各类五体痹、五脏痹等,以《黄帝内经》痹证理论为指...
关键词:黄帝内经 硬皮病 痹证 皮痹 五体痹 五脏痹 中医药 治未病 
基于《黄帝内经》痹病传变规律窥探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多系统损伤的防治思路被引量:4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年第10期5819-5822,共4页杜芸 徐江喜 张清烽 朱跃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1874438);北京市丰台区临床重点专科(风湿科)项目。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多归属于中医痹病范畴。在中医整体观认识下,痹病的传变具有由表及里、由肢体至五脏的传变特点,《素问·痹论》言:“诸痹不已,亦益内也”,是痹病总的传变趋势。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多系统受累特点符合痹病的传变规律。膜...
关键词:痹病 黄帝内经 痹病传变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伏邪 膜原 五脏痹 
五脏痹理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系统受累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5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2年第9期14-19,共6页徐润 姜泉 韩曼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705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151930)。
基于理论溯源及临证观察,认为源自《素问·痹论篇》的五脏痹理论与RA多系统受累密切相关。结合五脏痹理论的内涵,认为RA多系统受累初期以“正虚感邪,邪滞五体”,后期以“久病邪深,五脏受损”为病机特点,同时辨析RA多系统受累表现与五脏...
关键词:五脏痹 类风湿性关节炎 多系统受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