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地壳流动

作品数:17被引量:443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李德威石耀霖张怀陈桂凡苏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相关期刊:《地学前缘》《地质学报》《地球物理学报》《地震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地学前缘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华北热灾害链的结构、成因及强震趋势分析被引量:14
《地学前缘》2013年第6期102-108,共7页李德威 郝海健 刘娇 周洋 陈桂凡 梁桑 
中国地质调查局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1246;1212011220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2188)
华北地壳热活动强烈,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华北自然灾害具有区域性、群发性、连发性、关联性特征,组成热灾害链。华北热灾害链的典型结构是跨年度干旱—异常路径台风—异常降雨—异常海冰—强震—异常降雨,受控于源于渤海和青藏高原的下...
关键词:热灾害链 机理 下地壳流动 强震预测 华北 
地震预测:从芦山地震到大陆地震被引量:28
《地学前缘》2013年第3期1-10,共10页李德威 陈桂凡 陈继乐 郝海健 
中国地质调查局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1246;1212011220400)
自从1990年以来,通过对青藏高原的调查和研究,认识到下地壳流动同步形成盆地和造山带,并受控于相关洋盆地幔软流圈向大陆的顺层流动和底辟作用。下地壳不均匀流动通过韧脆性中地壳热能-应变能转换孕育地震,部分发震能量通过上地壳脆性...
关键词:地震机理 地震预测 下地壳流动 芦山地震 青藏高原 
大陆板内盆山耦合及盆山成因——以青藏高原及周边盆地为例被引量:29
《地学前缘》2009年第3期110-119,共10页李德威 夏义平 徐礼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211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2005CCA05600);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项目"青藏高原与周边盆地的耦合过程"
大陆造山带与沉积盆地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空间上相互依存,物质上相互补偿,构造上相互作用,时间上同步演化。这些内在联系体现在统一的形成机制上:大陆造山带和沉积盆地是在大陆边缘俯冲板片脱水熔融和大陆内部地幔柱(枝)上隆...
关键词:下地壳流动 盆山耦合 板内构造 非安德森断层 青藏高原 
大陆下地壳流动:渠流还是层流?被引量:26
《地学前缘》2008年第3期130-139,共10页李德威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前期研究专项(2005CCA056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572113);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新领域综合研究项目"中国西部盆山耦合与盆山成因研究"
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实验和模拟资料证明大陆岩石圈存在壳内流层,目前创建了渠流和层流两种假说来解释大陆下地壳的流动规律和流动机理。渠流模式是指厚地壳、高地势的造山带或高原中、下地壳低粘度物质在地貌负荷的侧向...
关键词:下地壳 层流 渠流 循环流 盆山耦合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东部壳幔速度结构和地幔变形场的研究被引量:36
《地学前缘》2006年第5期349-359,共11页王椿镛 吴建平 楼海 常利军 苏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334041);科学技术部重点国际合作项目(2003DF000011)
在青藏高原东部地球动力学问题中,笔者在文中主要考虑与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和地幔变形场有关的问题,它涉及当前流行的下地壳流动模型和壳-幔的耦合-解耦模型。在2000年完成的穿过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的深地震测深剖面,揭示了川西高原的...
关键词:地壳上地幔结构 地幔流动场 板块碰撞带 下地壳流动 简单软流圈流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