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肇涮

作品数:23被引量:5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庆元王枝忠叶涛王汝梅廖虹虹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聊城大学福州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道教》《刊授党校》《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史知识》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运河名城临清碧霞元君信仰考略被引量:5
《中国道教》2018年第4期53-58,共6页周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运河城市的空间形态及生命历程研究--以临清为中心的历史人类学考察>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YJC840049)
碧霞元君是一位泰山上的女神,亦有信众称之为泰山娘娘、泰山圣母或泰山奶奶。明朝人谢肇涮认为:“岱为东方,主发生之地,故祈嗣者必祷于是,而其后乃傅会为碧霞元君之神。故古之祠泰山者为岳也,而今之祠泰山者为元君也。岳不能自有...
关键词:碧霞元君信仰 泰山娘娘 名城 运河 谢肇涮 
《五杂俎》与晚明文化
《书屋》2018年第1期9-15,共7页张则桐 
在明、清的笔记之林中,谢肇涮的《五杂俎》是一部见解平实通达、内容丰富而有系统、时代气息鲜明、文笔清新优美的著作,清代将此书列为禁毁书目,因而罕有流传。日本人颇喜谢肇涮的著述,《五杂俎》得以在彼地刊刻并流人中国。至1959...
关键词:《五杂俎》 明文化 1959年 时代气息 谢肇涮 日本人 笔记 文笔 
蟒蛇的伤疤
《中外文摘》2017年第16期62-62,共1页陆布衣 
谢肇涮《五杂俎》卷九“物部一”记:大山中,有一种藤叫蟒蛇藤。捕蛇的人,往往穿着女人的红衣服,戴着花草,手上拿着蟒蛇藤,蟒蛇见了这样的打扮,也分不清是不是美女,立即盯着看,捕蛇人随即就用妇人的衣服将蛇头部蒙住,并用蟒蛇...
关键词:蟒蛇 伤疤 《五杂俎》 谢肇涮 衣服 花草 
贵戚蓄猫
《意林》2017年第14期40-40,共1页肖杨 
明人谢肇涮的《五杂俎》“物部一”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京师内寺贵戚,蓄猫,莹白肥大,愈数十斤,而不捕鼠,但亲人耳;蓄狗,则取金丝毛而短足者,蹒跚地下,盖兄事猫矣,而不吠盗。”
关键词:《五杂俎》 谢肇涮 明人 
蟒蛇的伤疤
《意林》2017年第9期13-13,共1页陆布衣 
谢肇涮《五杂俎》卷九“物部一”记:大山中,有一种藤叫蟒蛇藤。捕蛇的人,往往穿着女人的红衣服,戴着花草,手上拿着蟒蛇藤,蟒蛇见了这样的打扮,也分不清是不是美女,立即盯着看,捕蛇人随即就用妇人的衣服将蛇头部蒙住,并用蟒蛇...
关键词:蟒蛇 伤疤 《五杂俎》 谢肇涮 衣服 花草 
呆尉
《中学生阅读(高考版)》2016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顾之川 
尉有夜半击令之门者,求见甚急。今曰:“半夜有何事,请俟旦。”尉曰:“不可。”披衣遽起取火,延尉入。坐未定,问曰:“事何急?岂有盗贼窃发,君欲往捕耶?”目:“非也。”“然则家有仓卒疾病耶?”曰:“非也。”“然则何以不待...
关键词:《五杂俎》 谢肇涮 养蚕 
青蝇絮语
《刊授党校》2015年第3期42-43,共2页王充闾 
在古代文人骚客的笔下,苍蝇一直是令人憎恶的丑恶形象.而且总是被借喻为谗佞之徒。明人谢肇涮写过一篇斥骂苍蝇的精悍、犀利的讽刺小品。他说.苍蝇虽然没有毒牙利喙.可是搅闹起人来格外厉害。它能变香为臭,变白为黑,驱之倏忽又至...
关键词:古代文人 讽刺小品 苍蝇 谢肇涮 丑恶 明人 
历史中的小概率事件
《古今谈》2015年第1期52-54,59,共4页陆布衣 
历史上有些细事碎事,看起来很不起眼,却深深地烙在历史的年轮上,有些甚至影响着历史的进程。 一、烤肉上有头发 明朝谢肇涮在《五杂俎》卷十一《物部》三有如下记载:晋文公时,宰人上炙而发绕之,召而让焉,以辩获免。汉光武时,...
关键词:小概率事件 历史 《五杂俎》 晋文公 谢肇涮 
《新安杂诗十首》试析
《徽州社会科学》2014年第8期40-43,共4页王振忠 
晚明的中国,曾涌现出一大批周游海内都邑名山的旅行家,他们留下了不少记述风土人情的笔记,具有重要的人文地理学价值。其中,谢肇洲及其相关著作尤其值得关注。 (一) 谢肇涮是福建省福州府长乐县人,字在杭,一字武林,是他父亲...
关键词:杂诗 人文地理学 风土人情 旅行家 福建省 谢肇涮 长乐 
筷子头上有道德
《前线》2013年第12期194-194,共1页严阳 
过去声去一直以为,反季节蔬菜是今天这个高科技时·代才有的新鲜事物,在读了明代谢肇涮的《五杂俎卷之十一》之后才知道,其实至少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就有了:京城里数九隆冬有黄芽菜、韭黄等。
关键词:道德 筷子 反季节蔬菜 高科技 谢肇涮 事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