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时期

作品数:43被引量:3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李华锋夏立平时殷弘李莉胡键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聊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四川行政学院学报》《现代国际关系》《国际观察》《社会主义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战后国际冲突管理模式及其特点研究被引量:4
《国际观察》2016年第4期113-127,共15页胡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合国作为最权威的国际冲突管理机制一直在发挥着作用。但是,在冷战时期和冷战后时期,联合国的国际冲突管理模式与成效都有较大的区别。冷战期间,联合国被用以作为超级大国之间国际博弈的工具,同时也发挥着国际...
关键词:国际冲突管理 冷战时期 冷战后时期 冲突管理特点 
美海军陆战队:无所不在的“救火队”
《党政论坛》2014年第4期52-52,共1页季伏枥 
美海军陆战队的发展,大体上分为两个时期:冷战时期和冷战后时期.而无论在哪个时期,美海军陆战队的“出镜率”都相当高,成为世界上无所不在的“救火队”,响当当的“纷争调解人”.
关键词:海军陆战队 救火 冷战后时期 冷战时期 调解人 
论冷战后时期的北约核战略被引量:1
《欧洲研究》2012年第6期73-86,165-166,共14页夏立平 孙崇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国际核政治与我国国家安全研究"(项目编号11&ZD181)的子项目"当代国际核能发展与中国安全";同济大学国家"985"课题"全球治理与中欧关系研究"和"全球变化与中国国家利益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冷战结束后,北约核战略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迄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劝阻"战略阶段;"慑止战争"战略阶段和"挂钩"战略阶段。与核武器国家的核战略相似,北约核战略也是由五个具体政策构成:声明政策、发展政策、部署政策、使用政策以及核军...
关键词:北约 核战略 冷战后时期 威慑 联盟 
浅析冷战后俄罗斯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变化及影响
《和平与发展》2012年第6期32-36,70,共5页张新平 杨荣国 
中俄关系是中国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社会对中国的认知经历了从"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到"中国机遇论"的转变。这种社会认知的转变直接影响俄罗斯对华外交政策的制订,未来俄罗斯对华政策的主线将是平衡...
关键词:冷战后时期 俄罗斯“中国观” 中俄关系 
冷战后中国对世界多极化的认识与对策被引量:1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16-21,共6页李华锋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10491607)
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主要力量实力的变化和战略关系的调整,中国对世界多极化发展态势的认识发生了改变。而冷战后世界多极化固有的内在属性又使中国对世界多极化的认识呈现出一些不变的特质。面对世界多极化的历史必然性与积极作用,中...
关键词:冷战后时期 中国 世界多极化 认识 对策 
论冷战后中国国际观的变与不变——以党报告为视角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65-69,共5页李华锋 
从党报告的视角看,冷战后中国国际观的继承性主要表现在对世界主题、时代潮流、总体安全形势及主要影响因素的认识和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军事同盟与军备竞赛的态度,变迁性主要表现在对利益权衡、关注领域、安全问题和世界大势的认识...
关键词:冷战后时期 中国 国际观 继承性 变迁性 党报告 
地区主义: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精髓被引量:1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33-36,共4页孙魏 赵珍珍 
周边外交是新世纪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纷繁复杂的地缘环境中确立适宜的周边外交战略至关重要。地区主义是冷战后国际社会的一股重要趋势。在亚洲范围内,地区主义指引下的地区合作正在蓬勃开展。中国为实现自己的大国战略及发展目...
关键词:地区主义 周边外交 冷战后时期 
冷战后时期美国国会对华经贸议案的表决特点被引量:5
《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第4期16-21,共6页李莉 
本文通过分析1993-2007年期间美国国会对华经贸议案的表决发现:冷战后时期美国国会提出的对华经贸议案绝大多数是不利于中美关系良性发展的负面议案。在对华经贸负面议案的表决上,国会两党支持率都偏低而使议案较少获得通过,而正面议案...
关键词:美国国会 对华经贸议案 中美关系 
论冷战后地区主义的发展对中国周边外交的启示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26-29,33,共5页李华锋 
山东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科学发展观’与‘和平崛起论’之间的辨证关系研究"(J04R12)的阶段性成果
地区主义是冷战后国际社会的一股重要趋势。它有利于加强地区内国家的团结与合作,解决地区内的矛盾与分歧。根据地区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必须重视周边外交,坚持以邻为善、与邻为伴的睦邻方针;必须塑造多重身份,采用多种形式,参与各个...
关键词:冷战后时期 地区主义 中国外交 周边外交 
冷战后中国的世界多极化思想论析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18-21,共4页李华锋 张有军 
山东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科学发展观’与‘和平崛起论’之间的辨证关系研究"(J04R12)的阶段性成果
在形势判断方面,中国认为世界多极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在冷战后有多种表现形式,由加速发展向曲折发展转变。在基本对策方面,中国认为必须从战略高度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把国际目标定位于建设和谐世界,...
关键词:冷战后时期 中国外交 世界多极化思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