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束诱变技术

作品数:10被引量:1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姚建铭余增亮古绍彬董喜存李文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新疆农科院新疆工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福建农业》《青海科技》《广东农业科学》《中国水产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离子束诱变技术破解水稻秸秆还田难题被引量:1
《湖南农业》2012年第6期25-25,共1页蔡敏 
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一直是困扰农业生产的难题。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下称“该院”)专家利用离子束诱变技术,改变水稻茎秆细胞结构,使之在田间脆而不易倒伏,成熟收获时普通收割机耕过,这种“脆秆”随即“粉身碎骨”,就地还田肥地。
关键词:离子束诱变技术 水稻秸秆还田 农作物秸秆还田 破解 农业生产 细胞结构 研究院 中科院 
中科院利用离子束诱变技术破解水稻秸秆还田难题
《福建农业》2012年第3期32-32,共1页
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一直是困扰农业生产的难题。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专家利用离子束诱变技术,改变水稻茎秆细胞结构,使之在田间脆而不易倒伏,成熟收获时普通收割机耕过,这种“脆秆”随即“粉身碎骨”,就地还田肥地。近日在安徽肥...
关键词:离子束诱变技术 水稻秸秆还田 中科院 利用 农作物秸秆还田 破解 农业生产 细胞结构 
中科院离子束诱变技术破解水稻秸秆还田难题
《农业工程》2012年第1期92-92,共1页
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一直是困扰农业生产的难题。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专家利用离子束诱变技术,改变水稻茎秆细胞结构,使之在田间脆而不易倒伏,成熟收获时普通收割机耕过,这种'脆秆'随即'粉身碎骨',就地还田肥地。
关键词:离子束诱变 细胞结构 突变体 中科院合肥 农业生产 离子束生物工程 配套管理措施 机械收割 木质素含量 纤维素含量 
中科院离子束诱变技术破解水稻秸秆还田难题
《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第24期12-12,共1页
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一直是困扰农业生产的难题。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专家利用离子束诱变技术.改变水稻茎秆细胞结构,使之在田间脆而不易倒伏,成熟收获时普通收割机耕过,这种“脆秆”随即“粉身碎骨”,就地还田肥地。
关键词:离子束诱变技术 水稻秸秆还田 中科院 农作物秸秆还田 破解 农业生产 细胞结构 研究院 
中科院离子束诱变技术破解水稻秸秆还田难题
《种业导刊》2011年第12期34-34,共1页
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一直是困扰农业生产的难题。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专家利用离子束诱变技术,改变水稻茎秆细胞结构,使之在田间脆而不易倒伏,成熟收获时普通收割机耕过,这种“脆秆”随即“粉身碎骨”,就地还田肥地。
关键词:离子束诱变技术 水稻秸秆还田 中科院 农作物秸秆还田 破解 农业生产 细胞结构 研究院 
中科院利用离子束诱变技术破解水稻秸秆还田难题
《当代农机》2011年第12期59-59,共1页
最近,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专家利用离子束诱变技术,改变水稻茎秆细胞结构。使之在田间脆而不易倒伏,收获时,这种“脆秆”经收获机作业随即“粉身碎骨”,就地还田肥地。
关键词:离子束诱变技术 水稻秸秆还田 中科院 利用 破解 细胞结构 收获机 研究院 
离子束诱变小麦品种首次获国家新品种权证书
《广东农业科学》2008年第7期22-22,共1页
中国科学院、安徽省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与安徽农科院作物所合作,利用离子束诱变技术选育成功皖9926普通小麦新品种,日前获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这是离子束诱变技术育成的第一个受国家保护的植物新品种,它标...
关键词:离子束诱变技术 植物新品种权 小麦品种 证书 离子束生物工程学 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小麦新品种 
离子束诱变技术及其在甜高粱能源开发中的应用被引量:4
《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第12期4924-4925,4938,共3页董喜存 李文建 
2006年度所长基金项目(0606070SZO);中国科学院西部联合学者基金项目(XL050616)
利用离子束诱变技术进行甜高粱品种和酵母菌种的选育,旨在甜高粱燃料乙醇产业化的有效开发。对离子束诱变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植物、微生物诱变育种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甜高粱燃料乙醇产业化研发中对...
关键词:离子束诱变技术 甜高粱 酵母菌 燃料乙醇 
离子束诱变技术在海洋微藻培育中的应用被引量:7
《中国水产科学》2002年第3期247-250,共4页古绍彬 姚建铭 于洋 向砥 余增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19890300)
以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3011(简称微藻3011)为材料,对其进行离子注入诱变体系的建立及注入后的生物学效应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用质量分数为10%的甘油培养液处理微藻3011,并收集藻泥均匀涂布于灭菌后的滤纸上,风干后进行离子注...
关键词:离子束诱变技术 海洋微藻 球等鞭金藻 生物学效应 诱变育种 
离子束处理甜菜杂交种当代效应初报被引量:5
《青海科技》2001年第1期29-32,共4页武宝山 凌海秋 曾宪贤 王燕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865001)
本研究以甜菜杂交种为处理材料,用N+离子作为诱变源,以35kev的能量,分别以40次、60次脉冲,注入剂量4×1016N+/cm2、6×1016N+/cm2进行激发诱变,变异显著,部分处理材料含糖率、产量有明显提高,为其它作物杂交种处理获得当代效应提供了有...
关键词:甜菜 离子注入 诱变源 离子束 杂交种 育种 离子束诱变技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