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嘉

作品数:53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董寅生群一郭浩帆薛梅董秋成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大学邯郸师范专科学校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检察风云》《演讲与口才》《语文月刊》《传奇故事(百家讲坛)(蓝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李宝嘉、吴沃尧被保“经济特科”疑案补说
《文史杂志》2024年第1期107-110,共4页张海荣 
近百年来,围绕李宝嘉、吴沃尧被保经济特科一事,中国学界长期认识混乱。日本学者樽本照雄对此展开猛烈批评,并通过搜集已刊史料和借鉴史学成果,将相关研究推进一大步。然而若从严格的史学眼光来看,樽本的研究仍是不无纰漏。相较之下,台...
关键词:晚清小说 李宝嘉 吴沃尧 经济特科 
妙手回春 技压群芳
《半月选读》2023年第24期5-10,共6页本刊 
“妙手回春”语出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多用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在新时代的中国,各行各业涌现出许许多多技能高超的“妙手”,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一个个奇迹。本期热点阅读栏目以“妙手回春”为主题词,...
关键词:钻研精神 精湛的技艺 李宝嘉 传奇故事 主题词 妙手 
欺人之谈
《演讲与口才》2023年第4期35-35,共1页陶峰 
成语解释:欺:欺骗。谈:所说的话。指欺骗人的话。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可晓得老爷是讲理学的人,凡事有则有,无则无,从不作欺人之谈的。”用法点拨:作宾语,一般指骗人的言语。精彩实例:据报道,前不久重庆市一位消费者...
关键词:李宝嘉 欺骗 重庆市 成语解释 
敲竹杠
《老人世界》2022年第9期36-37,共2页张力平 
“敲竹杠”原指凭着恶势力,或利用他人的弱点,或找借口来索取财物、抬高价格,引申为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诈。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有:“兄弟敲竹杠,也算会敲的了,难道这里头还有竹杠不成?”鲁迅《书信集·致郑振...
关键词:丁西林 敲竹杠 郑振铎 李宝嘉 书信集 木版 木刻 
狼吞虎咽危害多
《健康世界》2022年第5期21-22,共2页赵蕊 
“狼吞虎咽”,汉语成语,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不上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个精光。”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比较快,凡事讲究高效迅速,分秒必争,尤其是很多工作忙碌的年轻人,吃饭的时间都很有限,所以很...
关键词:社会生活节奏 李宝嘉 汉语成语 年轻人 
“古脑”或为“轱辘”
《文史杂志》2022年第2期69-69,共1页
汉语词语有"一古脑儿",意为全部、通通,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五回:区奉仁听了,哼哼冷笑两声道:"汰!原来是节礼啊!"又正言厉色问道:"多少呢?"代理的道:"也有四块的,也有两块的,顶多的不过六块,一古脑儿也有三十多块钱。""一...
关键词:《官场现形记》 《孽海花》 李宝嘉 
见钱眼开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21年第5期23-23,共1页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释义】见到钱财,眼睛就睁得大大的。形容人非常贪财。【近义词】财迷心窍南宋时,苏州有个极其吝啬的大财主。财主的外甥进京赶考,缺少盘缠,想跟舅舅借,又怕舅舅小气,就找舅妈借了点钱赶考去了。不料...
关键词:李宝嘉 《官场现形记》 济公 近义词 眼睛 
漫谈捧晕
《闽南风》2019年第10期48-48,共1页赵立波 
翻看一点古人笔记,常常会被里面的一些小故事引起很大的兴趣和感触,与那些大部头的历史著作不同的,它们篇幅小却常常能讲出一些大道理,生动、有趣,又发人深省,这种小文字,某种意义来讲,才是真正的“大文章”,大的不是篇幅,而是大的内涵...
关键词:《南亭笔记》 《官场现形记》 历史著作 晚清名臣 曾国藩 李宝嘉 故事 道理 
李伯元与他的《官场现形记》
《各界》2019年第15期55-57,共3页王朝庭 
李宝嘉,字伯元,笔名“南亭亭长”“游戏主人”,1867年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弟之家。由于幼年丧父,无法读书,只好投靠在山东城阳做官的堂伯父李翼青处栖身。哪知这位“李大人”又不好好保护自己的“乌纱帽”,却死抱着“当官不为民作...
关键词:《官场现形记》 李伯元 李宝嘉 常州 读书 红薯 主人 写诗 
从曾国藩受骗说起
《各界》2019年第1期26-27,共2页羽戈 
曾国藩受骗的故事,出自李伯元《南亭笔记》。伯元是李宝嘉的字,他还有个号,叫南亭亭长。其代表作《官场现形记》最初在《世界繁华报》连载之际,署的便是号。他的笔记《南亭笔记》《南亭四话》等,皆因号得名。这里要提一句,李伯元英年早...
关键词:曾国藩 受骗 《南亭笔记》 《官场现形记》 编辑出版 李伯元 李宝嘉 代表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