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千金

作品数:62被引量:3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吴永萍王晨魏永贵史亚维毕静枝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农村经济与科技》《文学教育》《商丘师范学院学报》《金田》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戏剧《裴少俊墙头马上》中裴少俊角色现实困境阐释
《艺术家》2024年第6期158-160,共3页杨泽政 
《裴少俊墙头马上》(以下简称《墙头马上》)是歌颂反礼教、反压迫的戏剧佳作,作品通过描绘守旧封建派与反封建派之间的冲突,巧妙地展现了爱情自由观念在现实中所面临的困境。在这一冲突中,李千金和裴尚书分别成为各自群体的代表。但是...
关键词:裴少俊 男性角色 墙头马上 《墙头马上》 爱情自由 自由爱情 反凝视 李千金 
墙头马上,知君断肠——浅析元代爱情喜剧《墙头马上》被引量:1
《中国民族博览》2022年第21期181-183,187,共4页周艺霖 
墙头马上一见倾心,私定终身出走天涯。《墙头马上》这一出爱情喜剧,塑造了李千金这样一位敢爱敢恨、豪爽泼辣、独立坚韧、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女性形象,在当时的人物塑造上具有极大的创新性。本文试探寻这一才子佳人爱情剧中李千金这一泼...
关键词:《墙头马上》 李千金 女性意识 接受美学 
浅析元杂剧之婚恋剧中的爱情观——以白朴的《墙头马上》为例
《喜剧世界(中旬刊)》2022年第3期15-16,共2页汪志文 
信阳师范学院2021年度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浅析元杂剧之婚恋剧中的爱情观——以白朴的《墙头马上》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DXS-008
本文以白朴的作品《墙头马上》为研究对象,探析了男女主人公敢于反抗封建礼教、追求爱情的精神。虽然作者受所处时代的拘束,作品中传达的思想有一定局限性,但李千金和裴少俊对爱情的态度仍与现代文明社会下人们提倡的恋爱自由、婚姻自...
关键词:元杂剧 白朴 《墙头马上》 李千金 
《墙头马上》与《倩女离魂》女主人公形象比较
《长安学刊》2021年第4期48-49,共2页邓瑜瑾 
《墙头马上》和《倩女离魂》是元杂剧爱情剧中的杰出代表作品,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两部剧作有共同的“私奔”主题,即女主人公皆是为爱追随男主人公远走,但在具体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又有不同之处。
关键词:墙头马上 倩女离魂 李千金 张倩女 
《墙头马上》中李千金形象分析
《文学少年》2021年第13期0055-0055,共1页周奇沛 许琪悦 
《墙头马上》中的李千金,性格大胆坚毅,向往自主的爱情,并勇敢地付诸行动,用实践挑战社会教条,是反抗封建 礼教的前锋者。然而最终因为遇人不淑,又受儿女牵绊,反抗失败,成为缄于封建礼教的沉默者。
关键词:李千金 悲剧 反封建 
《墙头马上》中李千金和《玩偶之家》中娜拉形象比较分析
《今古文创》2020年第32期6-7,共2页黄英 
《墙头马上》中的李千金和《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形象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但两者都勇敢执着地追求真情,都勇于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敢于反抗当时的男权社会。但由于时代和文化的原因,两者反抗的对象,对经济独立的要求和个人的结局都...
关键词:李千金 娜拉 人格尊严 反抗意识 
戴着镣铐起舞——论《墙头马上》李千金形象的双重悲剧意蕴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0年第4期179-181,共3页陈爽 
《墙头马上》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喜剧,其中李千金的形象在人们眼中也是人生赢家。但透过团圆的喜庆结局,回溯李千金的人生遭遇,人物形象的悲剧意蕴就呈现出来了。封建礼教的长期压迫、想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得的无奈构成了李千金形象...
关键词:《墙头马上》 李千金 悲剧意蕴 
论《墙头马上》中李千金的悲剧性被引量:1
《戏剧之家》2019年第11期17-17,共1页孙娇雯 
《墙头马上》一直以来被诸多学者定义为爱情婚姻喜剧,塑造了李千金敢爱敢恨,勇于表达自己内心诉求的女性形象。但是看似圆满结局的背后,却具有浓厚的悲剧性色彩。本文将从李千金的爱情悲剧、家庭悲剧、社会悲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墙头马上 悲剧性 女性 
随礼
《杂文选刊》2019年第3期1-1,共1页凡夫微言 
昨天收到请柬,今天接到电话老张公子升学,老李千金出嫁。战友三次结婚,同学二胎生娃.大伯六六寿辰,二爷八十有八.邻居建房上梁,同事乔迁新家.宴请应接不暇,经济不堪重压。
关键词:随礼 李千金 
巧用城市地图,优化社会生活史教学——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为例
《中学历史教学》2019年第2期59-63,共5页王继平 钟黎 
时间和空间是历史学科的两大基本组成要素,同时也是我们认识历史、学习历史的基础。新一轮课改下诞生新的部编版历史教科书以通史体例的编排方式,从历时性的视角帮助学生梳理历史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时序观念。但'空间观念'却往往容...
关键词:七年级 宋元时期 两宋时期 城市地图 历史地图 城市居民 空间观念 社会生活史 林则徐 李千金 教学立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