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制

作品数:140被引量:149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沈毅穆朝庆王世莲王如林志华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安徽大学中共中央党校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党校校级科研课题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历史教学问题x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近年来清代吏役制度研究述评被引量:1
《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第5期100-103,共4页周保明 
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优秀博士研究生培养基金资助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青年课题(2005ELS002)"清代地方吏役制度研究"阶段性成果。
吏役指衙门中以书吏和衙役为主的“非正式结构”。吏役制度是相对于官制而言。学者有时亦称吏制、吏胥制度或胥吏制度。在清代.吏和役关系非同寻常,某种程度上吏就是役:如果把吏和役区别开来。吏在身份上稍优越于役.但二者尤其在地...
关键词:制度研究 清代 述评 非正式结构 统治阶级 统治者 吏制 吏胥 
请读《历代职官沿革史》
《历史教学问题》1989年第2期10-10,共1页子禾 
我们骄傲,骄傲有八千年的文明史,在三四千年前就有了“国家”且从未中断过。然而,事物的另一面是,“封建主义”的沉重负荷,压得我们几近窒息。譬如官吏制度和“官本位”意识,就是一个大包袱。近来读新书《历代职官沿革史》,更有上述两...
关键词:沿革 职官 官制 行政机构 我国古代 官吏制度 封建主义 同中有异 典章制度 官本位 
我国古代的选士制度
《历史教学问题》1988年第2期55-57,共3页金允通 
我国古代的选士制度是随着古代官吏制度的发展而发展。在我国漫长的奴隶制、封建制时期,这套选士制既相因又相革,发展得较为完备。我国古代选士制度的发展顺序,按史学家的分析,大致可以分为萌芽、草创、成熟三个阶段: 1.萌芽阶段(从尧...
关键词:我国古代 选士制度 官吏选拔制度 原始社会 三个阶段 官吏制度 组织形式 萌芽 科举制度 民主选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