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胥

作品数:42被引量:5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雪华柏桦崔岷吕小鲜赵世瑜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廉政瞭望》《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当代检察官》《领导文萃》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晚清制度变革的本土理路
《清史研究》2024年第4期145-149,共5页李文杰 
光绪二十四年(1898)夏,大学士孙家鼐向光绪帝推荐了《校邠庐抗议》《危言》《盛世危言》三本“皆主变法”的书。孙家鼐说,在这三本书“以冯桂芬《抗议》为精密”,建议刷印一二千部,发部院卿寺堂司各官进行签注,然后交还军机处汇总,择可...
关键词:光绪二十四年 孙家鼐 《校邠庐抗议》 《盛世危言》 部院 兵额 制度变革 吏胥 
从长沙走马楼吴简到郴州苏仙桥晋简——三世纪湖湘地域文书书写研究
《中国书法》2024年第5期93-95,97-100,共7页王方呈 
近二十多年间分别在湖南长沙和郴州出土了走马楼吴简与苏仙桥晋简,是魏晋书法史研究珍贵的实物资料,为厘清这段时期的字体演进,书风嬗变,乃至文书书写制度,铭刻与墨迹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条件。本文通过对于具体实物的深入考察与分析,试图...
关键词:郴州晋简 吏胥文书 字体演进 文书制度 
吏胥:芝麻小官也猖狂
《党员文摘》2023年第6期61-62,共2页潘洪纲 
历史的发展往往是由无数细节累积而成的,从一个个吏骨身上,就能看到一个个王朝衰落的根源一乾隆时期,大帅福康安西征归来,户部一个吏求见他,为了把名片递到他手里,这个吏前后花了十万两白银。福康安一看那名片,说是来“贺喜求赏”的,立...
关键词:福康安 乾隆时期 名片 
吏胥:芝麻小官也猖狂
《领导文萃》2023年第1期75-78,共4页潘洪纲 
乾隆时期,大帅福康安西征归来,户部一个吏胥求见他,为了把名片递到他手里,前后花了十万两。福康安一看那名片,说是来“贺喜求赏”的,立即发了脾气:“小小吏胥也敢向我索贿?他如此胆大,一定有什么要说的,且让他进来。”
关键词:福康安 乾隆时期 吏胥 名片 
清代治理“吏、例、利”乱象管窥——以《户部则例》的编纂、行用为例
《法律史评论》2022年第2期105-114,共10页王若时 
有清一代,例的适用范围更甚于明,官场中“吏、例、利”乱象愈演愈烈,朝廷通过完善法制,使乱象在一定程度得到遏制。以问题最突出的户部为例,制定《户部则例》前,户部办理一切钱粮事务,向来无统一的系统性食货法律可供遵循,一应事件恪遵...
关键词:清代 户部则例 吏胥 
古代乡村善政:南宋儒者治乡的三重维度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23-33,共11页崔海东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书院史”(17WMB027)
南宋儒者将乡村成员分为三个阶层,作为乡村领导与精英的"官员-士绅"阶层;对基层社会起到严重破坏作用的"吏胥-豪民"阶层;需要予以保护和教养的"富民-平民"阶层,而后针对三者特点采取不同策略展开下行之乡治。依重和联合第一个阶层:依靠...
关键词:南宋儒者 乡村治理 官员-士绅阶层 吏胥-豪民阶层 富民-平民阶层 下行政治 
陈瑸治台
《当代检察官》2019年第8期25-25,共1页吴海滨 
陈瑸(1656-1718年),字文焕,号眉川,广东海康(今雷州市)人,清朝康熙年间官员。陈瑸初入仕途是任“素称难治”的福建古田县令。古田之难治,主要原因是蠹书蠹役太多,他们“盘踞衙门,最为民害”。他举行了一场公开招聘吏胥的考试。这种办法...
关键词:陈瑸 康熙年间 公开招聘 雷州市 吏胥 仕途 
吏比官贵:古代官场怪象的现代警示
《学习之友》2018年第11期17-19,共3页王春南 
在古代官场,“县官不如现管”。包括办理文书的小吏(即胥吏或吏胥)、差役及其他办事人员在内的吏,是编制外的、数量几倍甚至几十倍于编制内官员的庞大群体。表面上,他们地位卑贱有如奴仆,实际上是衙门实权的掌控者。他们越权、窃...
关键词:官场 古代 现代 办事人员 顾炎武 郭嵩焘 吏胥 胥吏 
从侯方域《额吏胥》看晚明基层政治中的“吏胥之害”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77-81,共5页明月熙 
贵州大学文科一般项目(GDYB2013002)阶段性成果
清初士人普遍产生了对明亡原因的反思,在关于晚明政治失败的议论中比较突出的命题之一,即是基层政治存在的"吏胥之害"。吏胥是中国古代政治结构中最基础、最底层的管理人员,往往掌握着实际的地方事务管理权。侯方域在《额吏胥》《正百...
关键词:侯方域 吏胥之害 晚明政治 明亡原因 
朱元璋的群众反腐运动缘何失败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与时评)》2016年第9期15-15,共1页王厚明 
朱元璋由于出身贫寒,痛恨贪官污吏,在执政后采取了中国历史上最严厉的措施来惩贪,特别针对贪官制定了凌迟、枭首、阉割、诛族等酷刑。此外,还有骇人听闻的"剥皮实草",就是把贪官的皮剥下,里面填上草,并放在贪官继任者的衙门座位旁边,...
关键词:继任者 出身贫寒 上草 中国历史 布政 历史命运 源头治腐 吏胥 本境 社会法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