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医家

作品数:763被引量:1877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常惟智王金亮孙敏杨宇峰冯兴华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家庭医药(就医选药)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汤方膏方各有不同被引量:1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2年第1期85-85,共1页衷敬柏 
喝汤药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中药治疗方法,有不少朋友自己都成为了煎汤药的高手。膏方近些年在大众中特别流行,尤其是进入秋冬季节,很多人开始吃各种膏方。那么,汤方和膏方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汤、丸、散、膏、...
关键词:膏方 汤方 《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本草纲目》 历代医家 中药治疗方法 汤药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眩晕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1年第7期47-47,共1页吴金连 
眩晕症,顾名思义,眩就是眼花,晕就是头晕,因为这两个症状一般是同时出现,所以叫眩晕症。本病的发生及治疗方法,历代医家有很多论述,比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关键词:诸风掉眩 至真要大论篇 眩晕症 天麻钩藤饮加减 历代医家 素问 头晕 
七情致病亦治病,喜怒悲恐皆良药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1年第4期44-45,共2页杨峰 
人们在日常心理活动中,会出现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中医将其归为“七情”。若是七情太过或不及,则会导致心理或躯体异常变化。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一个人有了“心病”,不能光靠吃丸、散、膏、...
关键词:七情 《黄帝内经》 相生相克 情志 心病 心理反应 不良情绪 历代医家 
祛疾健身掐“合谷”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年第12期46-46,共1页王金山 
合谷,出自《灵枢·本输》,别名虎口,属手阳明大肠经。“合”,汇聚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在人体体表的数百个腧穴中,该穴位的治疗范围最为广泛,历代医家都特别重视,各针灸...
关键词:手阳明大肠经 人体体表 针灸推拿 合谷 历代医家 灵枢 虎口 
人中穴,不只是用于急被引量:1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5年第3期48-49,共2页周祖贻 
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对于人中穴的记载,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人中穴是“督脉与手足阳明经的会穴”,具体位置“正当鼻下口上,犹天之下,地之上,人居其中,故名人中”,是历代医家公认的重要穴位.由于该穴位置易于识别、操作方便...
关键词:人中穴 急救 《针灸甲乙经》 手足阳明经 历代医家 医疗条件 鼻唇沟 穴位 
古代名医妙用山药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2年第12期31-31,共1页罗大伦 
我国历代医家对山药的运用颇有心得,这些故事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读来让人受益匪浅。本文便摘录其中2例,主角分别是明朝缪希雍和清末明初张锡纯,以飨读者。
关键词:古代名医 山药 妙用 历代医家 趣味性 知识性 张锡纯 缪希雍 
骨有疾,熏洗之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2年第9期29-29,共1页郭剑华 
中医熏洗疗法历史悠久,疗效独特,白受到历代医家重视,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早在《五十二病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先书,是现知我同最古的医学方书)就记载,病有用以外敷的药剂,有煎汤外洗的洗剂,熏治的熏剂,有蒸葱熨治的熨剂以...
关键词:熏洗疗法 《五十二病方》 祖国医学 历代医家  马王堆 
群方之冠——桂枝汤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09年第2期23-23,共1页耿俊英 任天池 
仲景方约200余首,其中用桂枝汤加减变化而出者,计有28方。此方不仅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且大量用于临床各科之无表证者。历代医家称誉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
关键词:桂枝汤加减 外感风寒 历代医家 仲景方 表虚证 
川芎茶调方 头痛皆能康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06年第10期24-24,共1页耿俊英 任天池 
关键词:川芎茶调散 风热头痛 常用方剂 调方 中医治疗 菊花茶调散 历代医家 感冒头痛 
小柴胡汤被引量:2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05年第4期21-21,共1页任天池 耿俊英 
小柴胡汤出自东汉末年张仲景著的《伤寒论》一书,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在日本,它更是一个用得最多,研究得最多的方剂.故有人称其为中医八大名方之一.
关键词:小柴胡汤 方剂 和解少阳 历代医家 名方 《伤寒论》 张仲景 东汉末年 代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