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层次

作品数:281被引量:711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袁碧霞潘悟云曾晓渝庄初升王艳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汉字文化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菌”“蕈”“蘑菇”三词的历史层次与发展演变
《汉字文化》2024年第21期61-67,共7页陶欣然 田启涛 
2023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道教类书《三洞群仙录》俗字研究”(项目编号:2023R405020)的相关成果
历时地看,汉语中记录{伞菌类植物}义的词语,随时代变迁而存在差异。从文献记载与现代汉语使用情况可知,从古到今记录{伞菌类植物}义的词语主要有三个:“菌”“蕈”“蘑菇”。在这三个词语中,“菌”出现最早,是先秦文献中表{伞菌类植物}...
关键词:  蘑菇 历时演替 现代汉语方言 
呣奈语“帮”母字汉语借词读音的历史层次
《汉字文化》2024年第5期21-24,共4页廖雅诗 杨再彪 
吉首大学科学研究项目“呣奈语汉语借词研究”(项目编号:Jdy22175)成果;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邵阳隆回花瑶呣奈语的记录与描写研究”(项目编号:20A397)资助
呣奈语“帮”母字汉语借词读音分别借自四个不同的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属于上古汉语时期,第二个时期属于中古汉语时期,第三个时期属于近代汉语时期,第四个属于现代汉语时期。借词分别对应上古层、中古层、近代层、现代层。
关键词:呣奈语 “帮”母字 汉语借词 历史层次 
福州方言文读音误判或漏判原因探析
《汉字文化》2024年第5期9-14,共6页陈风 
福州方言用字约四分之一字有文白异读,旧时福州读书人吟诵古诗文时原则上使用文读音。笔者在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方言吟诵时考察了近30多年来福州方言文读音的主要论文、著作、字典等的文读音判断或记录约1000多字,发现其中136个字...
关键词:福州方言 文读音 误判或漏判的主要原因 中古音韵 历史层次 
解析粤语方言发展的历史层次与语言特点被引量:6
《汉字文化》2021年第19期22-23,共2页黄梓茵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使用汉语时的口音不同,因此我国存在许多方言。方言代表区域特色和地区文化,其中粤语的发音和用法相较于普通话来说差异较大,甚至在语法用词特点上也有别于普通话。本文以粤语为例,从粤语形成的历史和社会条件探讨粤...
关键词:粤语方言 历史层次 语言特点 
重论闽南话豪韵o和?的读音关系被引量:1
《汉字文化》2019年第9期14-15,20,共3页曾自卫 
前人研究认为闽南话豪韵o与?是层次关系,文章利用多种材料论证了闽南话豪韵o与?是音变关系,即闽南话豪韵发生了?>o的词汇扩散式音变。
关键词:闽南话 豪韵 历史层次 
中古影、疑母字在宁河方言中的演变分析
《汉字文化》2019年第10期1-2,4,共3页杨斌 
天津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地理语言学视域下宁河方言的语音特征及其演变研究"(编号:52WU1503)资助研究成果
本文通过对中古影、疑母字在宁河方言中的读音调查,详述了影、疑母字在宁河方言中的今读;并将其放在官话方言的背景中进行考虑,认为[n]不是受满语的影响产生的,应该是自身发展的结果,同时对宁河方言中影、疑母字自中古以来的发展演变层...
关键词:宁河方言 疑母字 影母字 历史层次 
《从沈阳话单字双音节白读看其塞尾音的遗存》献疑——与高晶一先生商榷
《汉字文化》2015年第3期51-54,共4页顾龙飞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4BYY113)阶段性成果之一
一、引言 《语言研究》2013年第4期刊发爱沙尼亚语言研究所高晶一先生《从沈阳话单字双音节白读看其塞尾音的遗存》一文。在这篇文章中,高先生注意到沈阳话中存在一系列双音节单纯词的现象,有音无字或两个字音译,如"眨巴"、"疙瘩"等。
关键词:双音节 话单 语言研究 塞音韵尾 历史层次 蒙古语 中古音 东北话 东北方言 单元音韵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