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因

作品数:500被引量:851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李丽敏熊璐邱敏郭道扬柯西钢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语言文字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区域类型学视角下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语言政策被引量:1
《北部湾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53-62,共10页肖瑶瑶 许瑞娟 
本文基于区域类型学的研究视角,指出在民族主义、殖民历史、多元宗教、国际形势及语言经济价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南亚东南亚国家语言政策存在重视国语、倡导多元外语及忽视少数民族语言等共性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为维护...
关键词:区域类型学 南亚东南亚国家 语言政策 历史成因 发展趋势 
汉中方言“蛮频”的形成路径及成因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128-132,139,共6页王红生 刘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接触层叠视角下的陕南方言史及重建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1BYY013)。
频率副词“蛮”是分布于南方较小区域,如汉中方言的一种特殊副词。汉中方言频率副词“蛮”的形成路径可示为“名词‘蛮’>形容词‘蛮’>频率副词‘蛮’”,其历史成因可从句法、语义上给以解释。频率副词“蛮”和程度副词“蛮”没有直接...
关键词:汉中方言频率副词“蛮” 强度量 频次量 形成路径 历史成因 
隋至唐初突厥语中的汉语借词现象及历史成因
《新乡学院学报》2020年第7期44-47,共4页邢亚南 
前隋时期,突厥语已经是一种成熟的语言体系,且书面语系统也相当成熟。北齐年间,佛教就已传入突厥,带动了汉语—突厥语的翻译活动。突厥汗国时期的汉语借词主要有三类,即佛学类借词、官职类借词、生活类借词。佛学类借词的产生与佛教在...
关键词:隋唐 突厥语 汉语借词 
汉江上游地区方言的混合特征及历史成因被引量:6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75-82,共8页柯西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陕西方言地图集"(18BYY049);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汉语方言音系汇纂及方音对照处理系统研究"(14ZDB096);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西北地区汉语方言地图集"(15ZDB106)
汉江上游地处陕、甘、川、渝、鄂、豫几省市交界地区,属于中国南北过渡地带。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移民历史,汉江上游地区方言形成了多方言叠置和混合的特点,中原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赣语等多种方言成分在不同地区以不同的形式...
关键词:汉江上游地区方言 混合 移民 
汉语跨类量词的历史成因与哲学逻辑被引量:4
《汉语学报》2018年第2期14-20,共7页高亚楠 郑氏永幸 
中国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跨文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心理问题疏导与教育对策研究"(编号:XY201503);沈阳航天航空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汉语国际教学中的动态量词研究"(编号:15YB30)的资助
汉语跨类量词有四种类型:名动量交融型、集个量交融型、度量交融型和多重交融型。事件的关联作用是名动量跨类的历史成因,数量特征的允准和认知视角的转换是集个量跨类的历史成因,度量因子的激活和量价的等值传递则是度量跨类的历史成...
关键词:量词跨类性 分布类型 历史成因 哲学逻辑 
试论承德方言与普通话接近的历史成因被引量:5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53-55,共3页戴克良 成福伟 
2013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语言文字专项)<滦平方言有声数据采集与研究>(ywzx201303)研究成果
本文旨在探讨承德方言与普通话接近的历史成因:从清代初期承德的语言基础来看,这里的主体民族是蒙古族,汉语的影响甚小;从"北京官话"的形成过程可知,现在的北京官话实际上正是满族人在清代转换语言的过程中习得并且带进一些满语结构特征...
关键词:承德方言 普通话 历史成因 北京官话 满族 
浅析中职英语教育现状的历史成因被引量:2
《海外英语》2014年第6X期70-71,共2页钱振勋 
频繁的对外文化、经济往来使我国的英语教育快速发展。但如今的中职英语教育却常常被贴上低效、耗时和无用的标签。目前,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效果差;中职英语教育受到普教思维束缚无法形成自己的特色;社会对中职英语教育普遍...
关键词:中职 英语教育 
略谈中日姓名的比较及其历史成因
《传媒与教育》2014年第1期70-73,共4页李群群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艺术类院校公共日语教学法研究》系列论文之一,项目编号为2014SJD317
姓名是人类特有的称谓,是人们以语言文字作为符号,用以区别群体和个体的标志,具有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中日姓名之间既有渊源又存在差异,相对于日本使用'名字(みょうじ)'的说法,中国文化圈使用的则是'姓氏'。在公共日语教学过程中,经...
关键词:姓氏 名字 血缘 社会 
浅析文种错用的历史成因被引量:4
《应用写作》2014年第3期14-18,共5页苏武荣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同家标准已经施行一年多,总体上成效明显,但仍然存在一些公文错用情况,特别是文种错用现象依然很多。究其原因,有的是贯彻执行不到位,有的是培训不到位...
关键词:公文文种 历史成因 错用 公文处理工作 公文格式 党政机关 格式标准 《条例》 
再论汉语保留宾语被动句——兼论领属关系的典型性和“王冕死了父亲”的历史成因被引量:2
《语言研究集刊》2013年第2期182-195,334,共15页马志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2JJD740010);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江西省高校外国语言教学研究专项课题(2012年)(12WW327)的支持
汉语保留宾语被动句在语义、语类和形态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要求:典型领属关系、宾语成分的不定指性和动词的复合性构造。鉴于"张三被杀了父亲"蕴含亲属关系、有定宾语和单语素动词,因而不宜将其视为汉语保留宾语被动句的典型代表。认知...
关键词:保留宾语被动句 语类性质 题元角色 格位形式 狭义领属关系 复合动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