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径迹法

作品数:48被引量:400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郭士伦袁万明张峰李小明郝秀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北大学中国地震局更多>>
相关期刊:《边疆考古研究》《石油学报》《矿物岩石》《原子能科学技术》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应用拉曼光谱和裂变径迹法对关中盆地氦气成藏特征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年第27期7-12,共6页董敏 王宗秀 董会 马立成 张林炎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院所长基金(DZLXJK201608)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地质调查项目(DD20160183)资助.
为了获得关中盆地氦气成藏特征,通过拉曼光谱对关中盆地的华山、宝鸡和牧护关花岗岩岩体中石英裂隙的5个包裹体样品的10个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烃类包裹体的岩石学特征,均一温度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石英裂隙中发生过两次氦气充注事...
关键词:关中盆地 拉曼光谱特征 裂变径迹 氦气成藏 
裂变径迹法测年概述及其在造山带研究中的应用
《自然科学》2017年第2期246-252,共7页付潮罡 
裂变径迹法是上个世纪60年代兴起的低温热年代学方法。裂变径迹法早期以定年为主,随着裂变技术的发展,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造山带的研究,包括:造山带隆升时代和隆升速率的研究、造山带热演化历史模拟研究。
关键词:裂变径迹法 造山带 隆升 热历史 
利用古地温标法恢复地层的剥蚀厚度被引量:2
《石化技术》2015年第7期219-220,共2页金成林 周晓峰 乔诚 张文慧 阳成 
本文详细阐述了利用古地温标法恢复地层剥蚀厚度。通过地热学的方法可以恢复盆内主要构造期的地层剥蚀厚度,并且研究构造运动对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的影响。
关键词:剥蚀厚度 古地温标法 镜质体反射率 古地温梯度 磷灰石裂变径迹法 
裂变径迹法原理及其在盆地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2
《地下水》2015年第3期12-16,共5页郭真 
裂变径迹法对于研究盆地热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对于年龄和温度的确定,将地热的发展史揭露出来。从裂变径迹的发展历史入手,分析裂变径迹的成因和退火产生的影响。由于裂变径迹具有温度和长度双重特征,就可以对于盆地热史或...
关键词:裂变径迹 磷灰石 盆地分析 
浅析成藏年代学的若干定量分析方法被引量:1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第12期23-25,共3页魏冬 
油气藏成藏期的确定对于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意义上的成藏期分析方法仅能定性分析油气藏的成藏时间。讨论了油气成藏期的若干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油藏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测年法、钾——氩测年法、裂变径迹法,以及这些方法...
关键词:成藏年代学 油藏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钾——氢测年法 裂变径迹法 
黑曜岩产源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被引量:4
《边疆考古研究》2008年第1期34-40,共7页刘爽 吴小红 陈全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度重大研究项目研究成果(编号06JJD780003)。
一、研究意义黑曜岩是一种岩浆喷出型的火山玻璃,其质地优良者经过打制边锋锐利,在远古时代被亚、非、欧、美等大陆的人类广泛用于制作工具,可随身携带并用于远程贸易。由于能够产生遗留至今的黑曜岩的火山数量有限。
关键词:黑曜岩 火山玻璃 制作工具 火山喷发 新石器时代遗址 边疆考古研究 裂变径迹法 石制品 史前人类  
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研究阿尔泰青河地区地质热历史被引量:5
《核技术》2005年第9期722-725,共4页保增宽 袁万明 董金泉 高绍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072068;10175076;1047509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1CB409804)
对阿尔泰青河县城附近的闪长岩岩体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并探讨了该区的地质热历史。裂变径迹年龄为(78±5)—(95±5)Ma,平均径迹长度为(13.2±1.2)—(13.5±1.3)μm。热历史模拟结果表明,阿尔泰青河地区具有4阶段的热演化模式,其...
关键词:裂变径迹 磷灰石 地质热历史 阿尔泰 
新疆阿尔泰铁热克提岩体热历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研究被引量:13
《地球学报》2004年第2期199-204,共6页袁万明 董金泉 汤云晖 保增宽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编号 :2 0 0 1CB40 980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 :10 175 0 76和 40 0 72 0 68)资助
通过对新疆阿尔泰铁热克提岩体 4个磷灰石裂变径迹样品分析研究表明 ,具有 3个阶段的热演化模式 :①大约 12 0Ma之前 ,温度为 10 5~ 130℃或 90~ 12 0℃ ,属于较高温稳定期 ;② 6 0~ 12 0Ma,温度为 90~ 12 0℃或 2 0~ 6 5℃ ,系快...
关键词:地质热历史 隆升 剥蚀 裂变径迹 磷灰石 新疆 阿尔泰 燕山晚期 
吐鲁番坳陷北部山前带地质热历史——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研究实例被引量:2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4年第1期56-61,共6页金玮 柳益群 王成善 
笔者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对吐鲁番坳陷北部山前带的地质热历史进行了综合研究。重点对恰 1井、照 2井、大步 1井的裂变径迹测试结果进行研究 ,得出北部山前带总体上磷灰石裂变径迹表观年龄随温度增高而逐渐减小 ,北部山前带的地温梯度...
关键词:吐鲁番坳陷 磷灰石裂变径迹 地温梯度 烃源岩 新疆 
裂变径迹法与青藏高原隆升被引量:1
《地球学报》2003年第z1期247-251,共5页宋友桂 
本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202019、90102017)、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KZCX2-SW-11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8040809、G1998040809)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2031234)资助.
裂变径迹法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学方法,以测年范围广, 样品用量少,方法简便等优点,在地质学和考古研究中获得了广泛应用.近些年,随着径迹退火特性和径迹长度研究的深入,裂变径迹方法在造山带热历史分析和构造...
关键词:裂变径迹方法 构造隆升 青藏高原 热历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