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寝

作品数:358被引量:412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孙伟祥韩国河王雄段清波董新林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天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物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外藏系统的兴衰与中央集权政体的确立被引量:14
《文物》2016年第8期53-58,共6页段清波 
外藏是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发展过程中晚于实践而出现的葬制名词,它是相对陵墓墓室(正藏)而言较晚出现的一种陵寝制度因素。外藏系统是指秦汉时期帝后陵墓墓室之外所发现的形制多样、数量众多的陪葬坑.是对秦始皇帝创设的皇帝专制中央...
关键词:中央集权政体 系统 兴衰 政府管理机构 中央集权体制 陵寝制度 秦汉时期 制度发展 
东汉北魏陵寝制度特征和地位的探讨被引量:19
《文物》2011年第1期51-58,1,共8页韩国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课题"多元一统性到统一多样性:东周秦汉历史文化演进的考古学观察"的组成部分;郑州大学"211"三期建设项目"考古学与中原文化"的支持
依据最新考古发现,东汉陵寝制度相比较西汉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突出表现在圆丘状封土、一条长斜坡墓道的地宫、外藏系统消失以及陵寝建筑位于封土东侧或南侧、盛行同穴合葬等。洛阳北魏时期的陵寝制度除旧有习俗的因袭,很大程度上受到...
关键词:陵寝制度 东汉 特征和 北魏 文化特质 汉高祖 刘秀 西汉 
唐肃宗建陵出土石生肖俑被引量:2
《文物》2003年第1期95-96,共2页李浪涛 
1974年,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北15公里的唐肃宗建陵内城门外,相继出土2件兽首人身石生肖俑。俑是当地村民平整土地时发现的,现收藏于昭陵博物馆。 2件生肖俑均以灰白色石灰岩雕凿,着宽袖袍服,腰系革带,足穿高头履,双手持笏于胸前,肃穆站...
关键词:唐肃宗建陵 石生肖俑 陕西省 马首人身俑 猴首人身俑 出土地点 唐代 陵寝制度 陵墓石刻 
南京梁南平王萧伟墓阙发掘简报被引量:12
《文物》2002年第7期59-71,共13页贺云翱 邵磊 徐莉莉 路侃 王碧顺 朱广金 王克非 叶剑飞 
2000年10月至12月,南京市新港高新技术开发区建造“仙新公路”(仙鹤门至新港),南京市文物研究所为实施“六朝帝王陵寝考古”课题,在南京市文物局的支持下,对“仙新公路”所经栖霞区北家边圣家洼地段的南朝梁南平王萧伟墓神道石刻区...
关键词:发掘 考古 陵寝 王陵 石刻 简报 文物 支持 帝王 六朝 
秦汉陵寝被引量:11
《文物》1998年第4期19-27,共9页黄展岳 
“陵”专指帝王的坟墓、“寝”,指帝王灵魂生活起居的处所。帝王死后,在墓地上,要仿照现实生活中的模式,建宫殿,藏神主,具衣冠,按时进奉生活用具和饮食,这就是所谓“陵寝”。一般认为,中国的陵寝创始于战国中期,成熟于秦汉时代。
关键词:陪葬坑 陪葬墓 陵园 秦陵兵马俑 陵寝 长方形 遗址 发掘 重要组成部分 秦始皇陵 
清陵地宫龙须沟被引量:1
《文物》1989年第8期89-94,共6页王其亨 
在清代帝王陵寝中,地宫作为安奉已故帝、后、妃、嫔灵柩的宓宫,对防盗、防水、防潮等问题,均有慎重细致的考虑和处理。清陵地宫龙须沟的设置,就是地宫防水、防潮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所谓龙须沟,就是由地宫内部引向地宫以外的排水暗沟,...
关键词:陵寝 清朝前期 技术措施 设置 道光朝 防水 东陵 技术条件 渗水 碳酸钙 
清代陵寝地宫金井考被引量:4
《文物》1986年第7期67-76,共10页王其亨 
在清代陵寝建筑中,居于地宫核心位置——棺床之下正中央的金井,是整座陵寝建筑中一处最富有神秘色彩的地方。关于金井,有许多神奇的传闻,说法主要可分为两类:一说金井为选勘陵址时所点的"风水"之穴,"直通地中,以交流生气";另一种则以"井...
关键词:陵寝 中轴线 清代 建筑设计 风水 工程地质条件 探井 点穴 基址 自然景观 
先秦墓上建筑和陵寝制度被引量:21
《文物》1982年第1期31-37,共7页杨宽 
中山王陵《兆域图》铜版的出土,引起了考古学界对于先秦墓上建筑的重视。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殷代墓地上已有建筑出现,有些殷墓上有夯土台基和柱洞、砾石柱础等建筑遗迹,例如安阳小屯的妇好墓(即小屯5号墓)和大司空村的311号、312号墓...
关键词:陵寝制度 已有建筑 祭祀 陵墓 西汉 宗庙 先秦 礼制 春秋时代 享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