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僧

作品数:34被引量:1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高留成李岩张兴华韦婉王锋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师范大学中国佛教协会中央民族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百色学院学报》《领导文萃》《世界知识》《中国宗教》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被忽视的群体:隋唐时期中日交流中的僧侣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年第10期36-38,共3页张路 
笔者执教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后,学生课下询问:遣唐使里面为什么会有留学僧,除了我们知道的空海大师,还有哪些谁,人数多吗?中国渡海去日本传教的只有鉴真吗?中国对日本文化的影响除了书本上讲的,还有其他...
关键词:中日交流 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 切中要害 鉴真 国际交流 留学僧 日本留学生 
时间的故事
《领导文萃》2022年第8期126-127,共2页杨无锐 
井上靖先生的《天平之甍》,讲鉴真和尚东渡弘法的故事。圣武天皇天平四年,正当唐玄宗开元二十年,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团到达中国。使团中有四名二十岁出头的留学僧,他们肩负一项特殊使命。当是时也,扶桑佛法盛炽,却又戒律废弛。四名年轻人...
关键词:鉴真和尚 弘法 井上靖 遣唐使 戒律 圣武天皇 留学僧 唐玄宗 
时间的故事
《读者》2022年第5期23-23,共1页杨无锐 
井上靖先生的《天平之亮》,讲鉴真和尚东渡弘法的故事。圣武天皇天平四年,正当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团到达中国。使团中有四名二十出头的“留学僧”,他们肩负着一项特殊使命。当是时也,扶桑佛法盛炽,却又戒律...
关键词:鉴真和尚 弘法 遣唐使 井上靖 戒律 圣武天皇 留学僧 佛法 
基于文化特征论的遣唐留学僧道昭、玄昉与法相宗传播的考察
《百色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70-76,共7页卜朝晖 杨珏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其中围绕着遣唐使人员带来的文化交流现象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道昭与玄昉均为唐朝时期跟随日本遣唐使节团来唐的留学僧,他们学习佛教理论和唐朝的先进文化,并携带了大量佛教经典东传日本。从僧道昭、玄昉的生平...
关键词:文化特征论 遣唐留学僧 道昭 玄昉 法相宗 文化交流 
日本留学僧圆载入唐行迹及其形象演变探析
《唐史论丛》2020年第2期193-208,共16页呼啸 
日本承和元年(834)正月十九日,仁明天皇以藤原常嗣为持节大使,以小野篁为副使,并"判官四人,录事三人"[1],是为对第19次遣唐使的主要人事任命。从承和元年的开始筹备,直至承和五年六月十七日的最终成行,此次遣唐使一行既经历了承和三年...
关键词:遣唐使 人事任命 形象演变 留学僧 小野 日本 仁明天皇 
浅析日本遣唐使的人员构成被引量:1
《文教资料》2020年第34期102-103,共2页韦婉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华和开放的朝代。当时以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人才政策,吸引了许多的朝圣者和学习者。遣唐使作为传播唐文化的载体,将唐文化输入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同时为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大的贡献。研究其构成及唐...
关键词:使臣 留学生 留学僧 
“风月同天”的前尘往事——日本正仓院:一船明月一帆风
《月读》2020年第6期53-59,共7页张九龙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日本因晚唐国内动乱,停派遣唐使,在华的遣唐使也陆续回国。日本留学僧敬龙回程时,唐朝好友、诗人韦庄写下此诗。日本是岛国,往东走就是茫茫无际的...
关键词:韦庄 遣唐使 扶桑 唐文宗 留学僧 明月 风月 晚唐 
沧海虽然阔 诗情接扶桑——中日关系与交流在唐诗中的反映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566-573,共8页石云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编号:17FZS001)
在日本遣唐使与中国唐朝的交往活动中,诗歌曾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唐朝诗人与日本友人之间对中日交往活动的歌咏,还是唐朝诗人与日本友人之间的赠答酬唱,亦或是唐诗中对日本文化的歌咏,都说明唐代诗歌在人际交往和文化交流上具有很强...
关键词:唐诗 遣唐使 留学僧 中日关系 文化交流 佛教交流 
中国佛教协会组团护送新加坡佛学院第七届大陆留学僧入学
《法音》2018年第9期37-37,共1页悟一 
本刊讯2018年8月28日至30日,以中国佛教协会普法副会长为团长的留学僧护送团一行6人,护送新加坡佛学院第七届留学僧赴新加坡入学。2018年8月28日上午,第七届赴新加坡留学僧出国前的组团会在厦门闽南佛学院举行,留学僧护送团团长普...
关键词:中国佛教协会 闽南佛学院 留学僧 新加坡 入学 大陆 爱国爱教 精神面貌 
中锡交换留学僧始末被引量:1
《宗教学研究》2018年第3期124-133,共10页王锋 
在太虚的一生中,1946年中锡两国交换留学僧是他尝试沟通南传佛教的最后一次努力。与以往的单纯派出留学僧不同,这次也有锡兰的比丘来中国学习。由于种种原因,这次努力并不成功,锡兰比丘早早返国;但也并不算完全失败,光宗与了参继续在锡...
关键词:太虚 留学僧 锡兰 光宗 了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