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形象

作品数:22被引量:7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汤克勤朱美禄余婉卉方华蓉马睿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嘉应学院四川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教资料》《兰州学刊》《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电影评介》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我国大陆银屏留学生形象之嬗变考索与类型梳理
《电影评介》2021年第3期71-74,共4页郑云鹏 
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转型困境及治理策略”(编号:19YJCZH257);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研究”(编号:2017BJJ061)阶段性成果。
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留学生的形象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所展现,其形象之变迁与时代历史之变迁有着非常直观的联系,因此,其形象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综合来说,中国影视作品中所塑造的留学生形象,可以新中国成立作为分界线分为两...
关键词:留学生 走出国门 影视作品 留学报国 人物形象 典型意义 
老舍小说中留学生形象的典型性与现代性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0年第11期83-86,共4页秦红玉 
在20世纪中外文明碰撞的洪流中,留学生形象作为人物形象系列的一个组成部分,时代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老舍一生的小说创作十分丰富,他描写了不同的市民形象,对中国国民性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留学生形象是老舍塑造的市民形象中极具...
关键词:老舍 留学生形象 典型性 现代性 
“新国民”的典范——论清末政治小说中的留学生形象
《兰州学刊》2020年第8期62-69,共8页芦洁 
“河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培养计划资助”的阶段性成果。
清末政治小说用颇多笔墨,描绘了作为“新国民”典范的留学生群体。留学生在推动民族国家发展方面起着先导的作用,是社会变革的力量源泉,担负着振衰救弊的重任;然而他们又时时处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内心充满着矛盾挣扎,有着强烈的撕裂感。...
关键词:政治小说 新国民 留学生形象 民族国家 矛盾挣扎 
浅析郁达夫早期小说中的留学生形象
《写作(中)》2017年第5期65-66,共2页吴嘉韵 
十年的日本留学经历对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早期小说多以留日学生为写作对象,着重表现这一群体在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生存遭遇与精神困境。通过对这类典型人物形象的解读,可以探寻郁达夫留日期间的生活轨迹,剖析...
关键词:郁达夫 早期小说 留日学生 
日本纪录片中的中国留学生形象被引量:1
《对外传播》2016年第3期76-78,共3页刘忠波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日本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以NHK电视台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YJC860024
从1983年8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推动成立的"迈向21世纪的留学生政策恳谈会"发表的《迈向21世纪留学生政策之提言》开始,在日本逐步推行教育国际化政策这一背景下,在日的中国留学生快速增长。一般来说,在日华人主要包括华裔日本人、留...
关键词:纪录片创作 中曾根康弘 政策恳谈会 中日邦交正常化 教育国际化 中国改革 大众传媒 活着 拍摄对象 定型化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留学生形象
《北方文学(中)》2015年第9期19-19,21,共2页郭怡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留学生形象产生于清末科举制度废除、留学潮延续、五四新文化运动大力推崇西方文化的大背景下。留学生形象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种,刻苦学习,立志建设国家;第二种,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第三种,不学无术、漫无目标...
关键词:留学生 形象分类 文学价值 
从“弱国子民”到“无根的一代”——比较《沉沦》和《芝加哥之死》主人公自我毁灭的心理过程
《文教资料》2013年第36期14-15,共2页黄月 
《沉沦》和《芝加哥之死》是郁达夫于1921年、白先勇于1964年创作的两部作品,它们讲述的都是中国留学生在经历精神苦痛和折磨后走向自我毁灭的故事,但《沉沦》和《芝加哥之死》的主人公的“死亡心理”是不同的,它们体现两种不同的留学...
关键词:留学生形象 自我毁灭 精神困境 
艰难的叛逆——评朱美禄《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
《理论与当代》2013年第8期54-54,共1页付松 
当今学界,形象学研究如火如荼,业已成为了新的热点。贵州财经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朱美禄教授的专著〈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就是对形象学,特别是自塑形象的研究。由于资料功夫扎实,理论探讨深入,为这一领域增添了一抹光彩。中国...
关键词:学生形象 日本留学生 中国近代史 “师夷长技” 意识形态倾向 留学生文学 文化传播 财经大学 
对外汉语教材中留学生形象的修辞塑造被引量:1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3年第5期6-10,共5页马睿 
形象塑造分析是将对外汉语教学置放到公共外交策略的平台上进行的重新定位和思考,作为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对外汉语教材是留学生接触中国的主渠道之一,其中的语言材料和内容,对他们中国观念的形成有极大影响,因而无...
关键词:对外汉语 教学 留学生 形象塑造 
严歌苓笔下留学生形象探勘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3年第2期35-36,共2页张婷 
著名旅美作家严歌苓的创作在北美华文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移民题材的作品中,塑造了诸多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丰富了北美华人文学人物的画廊。本文试图探讨严歌苓笔下的留学生形象在异国的生存体验,探索和解读他们的生命状态。
关键词:严歌苓 留学生形象 身份认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