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呐鸥

作品数:247被引量:348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方鹤臻王志松杨迎平郭亮亮盘剑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现代中文学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穆时英文坛地位的确立
《现代中文学刊》2020年第5期78-82,共5页王贺 
国家社科研究基金青年项目“新感觉派佚文发掘、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CZW045);“上海高水平大学建设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与文学创新团队”阶段性成果;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支持。
在穆时英研究中,其文坛地位何时确立、以何确立,多泛泛之论,向无定说。本文从其第一部小说集《南北极》初版本、改订本的流通,及其后现代书局对出版《公墓》集的用心,此前此后大众传媒视野中的"穆时英"符码化等方面对此问题重新探究,并...
关键词:穆时英 《南北极》 《公墓》 大众传媒 刘呐鸥 
“怪诞”与“着魅”:重探施蛰存的小说世界被引量:12
《现代中文学刊》2015年第3期4-11,共8页李欧梵 樊诗颖 陈建华 
施先生是上海人,在上海住了很多年,我有幸在他晚年和他成了朋友。我曾经看望他很多次,最后一次施先生跟我说了一句让我终生难忘的话,很简单的一句话,我说:"施先生,您马上要过一百岁了,我们要为你盛大庆祝。"施先生说:"我不要过一百...
关键词:小说世界 施蛰存 新感觉派 刘呐鸥 终生难忘 施尼茨勒 现代性 穆时英 写实小说 旧书店 
鲁迅与刘呐鸥:"战间期"在上海的《猺山艳史》、《春蚕》电影论争被引量:9
《现代中文学刊》2013年第1期44-57,共14页藤井省三 燕璐(译) 王志文(校) 
本文以"战间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这一时期)中国的历史态势与上海的发展状况为背景,结合鲁迅与刘呐鸥的生平与文艺观,从当时的史料出发,细致追溯《猺山艳史》和《春蚕》两部电影从制作到上演的经过,考察鲁迅和刘呐...
关键词:鲁迅 刘呐鸥 "战间期" 上海 《猺山艳史》 《春蚕》 
风格即人——论施蛰存的性格、气质对其创作的影响
《现代中文学刊》1999年第1期18-26,共9页黄献文 
丹纳说:社会把"特征印在艺术家心上,艺术家把特征印在作品上"。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这是颠扑不破的大前提。然而面对同一社会生活,作家的创作为何又千差万别?这就不全是社会因素所能解释得了的。本文试图分析施蛰存的性格、...
关键词:施蛰存 穆时英 文艺创作 性格 作品 刘呐鸥 女性气质 社会生活 古典文学 心理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