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呐鸥

作品数:247被引量:348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方鹤臻王志松杨迎平郭亮亮盘剑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当代电影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艺术电影论》:刘呐鸥的电影理论翻译实践与策略被引量:1
《当代电影》2019年第3期113-119,共7页田亦洲 
作为中国早期电影理论翻译家,刘呐鸥在对西方电影理论的译介方面曾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其中,他译自爱因汉姆Film als Kunst的《艺术电影论》,是一部极具理论价值与史学意义却又"被遗忘"的作品。本文通过对该译著新旧版本的差异性、转译...
关键词:刘吶鸥 爱因汉姆《艺术电影论》 翻译实践与策略 “软硬论战” 
从以影为乐到弃文从影——刘呐鸥的银幕情缘与电影观念
《当代电影》2017年第10期114-119,共6页侯凯 
2016年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FJ2016C119)的研究成果
20世纪30年代初,以"看电影为乐"的"新感觉派"文人刘呐鸥开始涉足电影界,从此投身于银幕的光影世界。从借助电影技法进行文学的创新写作,到运用电影语言观念进行具体的实践拍摄,成为刘呐鸥短暂生命旅途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印记。在中国现代...
关键词:影迷 上海 “新感觉派” 电影语言 
先锋的魅影——刘呐鸥早期电影理论述评被引量:1
《当代电影》2016年第11期88-92,共5页贾斌武 孙慰川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刘呐鸥即初步提出了一个涵括电影本体论、电影艺术论以及电影批评论在内的相对完整的电影理论架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刘呐鸥视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兴电影运动的前驱者。他从遥远的西方将新知引介到了中国...
关键词:刘呐鸥 先锋电影理论 影戏理论 
论维尔托夫对1949年前中国电影的影响--以刘呐鸥的《持摄影机的男人》为例被引量:2
《当代电影》2016年第10期97-102,共6页余迅 
1920年以后,随着苏联电影正式进入中国,苏联电影理论对中国早期电影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刘呐鸥的《持摄影机的男人》为例,重点分析吉加·维尔托夫的电影理论对建国前中国电影的影响;其次,通过考察作品中"被拍摄者的视线"以及"作...
关键词:维尔托夫 刘呐鸥 《持摄影机的男人》 电影眼 
“尖端”与“新兴”的共存——试析刘呐鸥的电影特性论
《当代电影》2016年第10期103-107,共5页田亦洲 
作为最早将西方现代主义电影理论译介到中国的电影理论家之一,刘呐鸥及其电影理论共同构成了一个极富跨文化意味的典型案例。在"尖端文学"与"新兴文学"之"前卫"精神的影响下,刘呐鸥构建起了一种脱胎于法国印象派—先锋派与苏联蒙太奇学...
关键词:刘呐鸥 电影特性论 “尖端文学”与“新兴文学” 西方电影理论 文化主体性 
“视觉审美批评”与现代中国电影艺术批评之建立被引量:5
《当代电影》2011年第6期96-103,共8页薛峰 
本文以新史料为基础,观照较长时段的中国电影批评史与理论史,重新叩审刘呐鸥、穆时英在现代中国电影批评实践和批评理论上的创建与贡献。本文通过辨析刘呐鸥、穆时英的电影审美观与20世纪20年代中国主流电影批评观念的不同,讨论他们的...
关键词:视觉审美 电影艺术批评 刘呐鸥 穆时英 
审美观照与现代眼光——刘呐鸥的电影论被引量:2
《当代电影》2006年第2期62-65,共4页郦苏元 
刘呐鸥是30年代“新感觉派”小说创作的始作俑者,也是颇有建树的电影理论家,他以审美的态度观照电影,用现代的眼光探寻电影,其理论表现出独特的思想个性和美学价值。他联系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特点,来解释电影的运动性特征;要求以精湛...
关键词:刘呐鸥 审美观照 电影理论 美学价值 思想个性 
“电影的”电影的追求——论刘呐鸥的电影观被引量:5
《当代电影》2006年第2期65-69,共5页盘剑 
由于对“软性电影”与“硬性电影”论争的定性,作为“软性电影分子”之一的“新感觉派”作家刘呐鸥的电影观迄今没有得到具体分析和公正评价。本文通过仔细解读刘呐鸥发表于《现代电影》杂志的一系列电影论文和评论,对他的思想、观点进...
关键词:刘呐鸥 “电影的”电影 商业思潮 大众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