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变史

作品数:89被引量:8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天保陈业奎王中伟谢耘耕汪洋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中国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家”的流变史与女性的百年身份——重读铁凝《玫瑰门》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109-119,共11页王文林 林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文化挪用与西方文化身份理论研究”(项目编号:22YJC751016)。
铁凝的《玫瑰门》书写了“家”的流变史与女性的百年身份历程,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学意义与审美价值。小说中的“家”在不同历史时段呈现出不同的面向,归纳百年来“家族/家庭”的发展脉络,可揭示出“家中人”伴随着“家”的变迁图景衍...
关键词:铁凝 《玫瑰门》 家族小说 “家”的流变史 女性身份 
政治抒情诗流变史中被忽视的一环——论易代之际的南社诗歌创作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91-97,共7页戴惠 王子媛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政治抒情诗的接受与传播”(2021SJZDA102)。
南社(1909—1923),中国近代最大的革命文学团体,其诗作亦是政治抒情诗流变史中的重要一环。文学观上,南社诸子以强烈的入世精神介入现实政治,在书写时代风云的基础上赋予诗歌宣传鼓动效果,使得传统的济世文学观得到了现代性重构。文学...
关键词:政治抒情诗 南社 易代之际 
黑龙江地域戏曲流变史——中国北方戏曲的塞外播迁(十七)
《剧作家》2019年第5期132-134,共3页张福海 
2016年度国家社科艺术学重大项目(批准号16ZD03);2018年度国家社科艺术学重大项目(批准号18ZD10)的阶段性成果
第九章拉场戏的蓬勃发展第一节北派力量的壮大进入到20年代,拉场戏在江北四十八个客栈的“黑龙唱手”们的推动下,活动范围愈加扩大,演出时间也具有了日常性。单鼓只能在巫医延祝之时演唱,皮影也更多的是供青苗会及烧香还愿之需,秧歌仅...
关键词:中国北方 流变史 黑龙江 戏曲 播迁 活动范围 演出时间 拉场戏 
黑龙江地域戏曲流变史——中国北方戏曲的塞外播迁(十五)
《剧作家》2019年第3期120-126,共7页张福海 
第八章京剧的发展及其角逐本章是以京剧为主线,叙述京剧在本阶段的发展状况和特点,以及京剧剧种内部的角逐情况和外部同评剧的角逐情况。评剧在同京剧争衡的过程中,内部亦产生激烈的争夺,这种情况亦列入本章加以叙述,不另辟专章,其目的...
关键词:黑龙江地区 戏曲 中国北方 流变史 京剧活动 播迁 角逐 第八章 
黑龙江地域戏曲流变史——中国北方戏曲的塞外播迁(十一)
《剧作家》2018年第5期115-119,共5页张福海 
第三节警世戏社二、三班在哈尔滨的演剧活动一、二班的艺术活动警世戏社的班主王凤亭自办了警世头班以后,始终没有放弃再办三个班社的愿望和努力。警世头班离开唐山,一路唱红,王凤亭便托付在评剧艺人中赋有名望的李春盛帮助组建二班。...
关键词:中国北方 流变史 黑龙江 戏曲 播迁 地域 艺术活动 警世 
黑龙江地域戏曲流变史——中国北方戏曲的塞外播迁(十)
《剧作家》2018年第4期111-116,共6页张福海 
第二节1920-1928年振兴剧社在哈尔滨的四进四出 振兴剧社(亦称“孙家班”),是评剧史上的一个重要班社.振兴剧社是于1915年春由早期莲花落名艺人孙恩(1876一1955年)(字洪魁,艺名丁香花)在他的家乡河北迁安筹建起来的.参与组建工...
关键词:中国北方 流变史 黑龙江 戏曲 播迁 地域 组建工作 哈尔滨 
黑龙江地域戏曲流变史——中国北方戏曲的塞外播迁(八)
《剧作家》2018年第2期113-119,共7页张福海 
黑龙江地区的拉场戏,经过相当长的一段传播时期,其音乐、语言、表演风格等诸方面,逐渐地脱离河北的情调和色彩而被地方化了。这个时间,是从1902年到1912年前后大约十年完成的。推动拉场戏地方化的根本力量,是来自从本地农民中走出...
关键词:黑龙江地区 中国北方 流变史 戏曲 播迁 地域 农民群众 拉场戏 
黑龙江地域戏曲流变史——中国北方戏曲的塞外播迁(五)
《剧作家》2017年第5期126-129,共4页张福海 
第五节 戏曲舞台建筑的兴起和组织建设概况 构成本时期黑龙江地区戏曲活动内容的,还包括舞台建筑和组织建设这两个重要的方面。鉴于黑龙江地区戏曲历史资料散失过多,边远地区和小型城镇的戏曲活动难于详尽稽考,因此,本书介绍的舞台建...
关键词:黑龙江地区 戏曲舞台 中国北方 流变史 播迁 地域 戏曲活动 活动内容 
黑龙江地域戏曲流变史——中国北方戏曲的塞外播迁(四)
《剧作家》2017年第4期114-120,共7页张福海 
第四节梆子腔的繁荣及其流布山陕梆子(秦腔)是在乾隆末年由京腔戏班传入河北农村的。京腔(是从明代的弋阳腔演变而来的)艺人多能兼唱山陕梆子,班社的组建也常是京、秦同班,故当时有"京秦不分"之说。唱山陕梆子的艺人除了山陕人之...
关键词:河北人 黑龙江地区 弋阳 崔灵芝 郭宝臣 布山 辕门斩子 回荆州 河北农村 大登殿 
黑龙江地域戏曲流变史——中国北方戏曲的塞外播迁(三)
《剧作家》2017年第3期119-122,共4页张福海 
第二节京剧的传入及其流布 “京戏”一名,始于民国以后的上海;此前,称“皮簧戏”。皮簧戏形成于道光年间的北京。它是兼收和融汇了京腔、秦腔、汉调等多种地方戏的优长形成的。它一经产生,立即从一地扩大到数省,进而风行全国,直至最后...
关键词:黑龙江地区 周信芳 黄月山 高庆奎 成兆才 奉天落子 同台演出 王鸿寿 扫松下书 蹦蹦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