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倍体

作品数:336被引量:815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武云刘登才李俊孙黛珍王曙光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座位Glu-D3位点的分子进化
《分子植物育种》2019年第4期1090-1101,共12页宋淑怡 罗光彬 申莉莎 宋艳红 阳文龙 刘冬成 张爱民 詹克慧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4CB138105);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1610)共同资助
小麦Glu-3位点含有低分子量麦谷蛋白(low-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 LMW-GS)基因、部分醇溶蛋白基因和抗病基因,其对品质改良和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析小麦Glu-D3位点和探讨其六倍体化,本研究从已发表的普通小麦基因...
关键词:小麦 Glu-D3位点 六倍体化 进化 
西农系列小麦骨干新品种赤霉病抗源浅析被引量:14
《麦类作物学报》2016年第6期822-823,共2页孙道杰 张玲丽 冯毅 陈春环 张荣琦 奚亚军 何心尧 王辉 宋哲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4CB138100);陕西省自然基金项目(2015JM3094)
赤霉病(FHB)是由镰刀菌引起的对小麦生产具有毁灭性的严重病害。近些年,我国黄淮南片小麦赤霉病爆发,造成产量下降,品质劣化。气候趋暖和秸秆还田可能是赤霉病重发的诱因。生产上急需抗赤霉病品种。通过2014-2016三年的生产反馈和抽...
关键词:西农 抗源 重发区 偃麦草 黄淮麦区 六倍体 衍生系 长穗 田间抗性 八倍体 
硬粒小麦-粗山羊草人工合成小麦的磷效率研究被引量:4
《麦类作物学报》2014年第3期332-339,共8页柳鹏 王仕稳 殷俐娜 辻本壽 邓西平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K31802122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9CB118604)
为了挖掘磷高效种质资源、培育磷高效小麦品种,利用盆栽方法,设两个磷处理,以磷高效小麦品种长武134和磷低效小麦品种中国春为对照,研究了47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AABBDD)苗期的磷效率、磷吸收效率、磷利用效率的差异及评价指标。结果表...
关键词:磷肥 合成六倍体小麦 磷吸收效率 磷利用效率 
TaDEP1基因在普通六倍体小麦及其供体种中的保守与分化被引量:1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年第6期957-964,共8页张锴 李爱丽 张兰 赵光耀 孔秀英 贾继增 徐吉臣 毛龙 
国家"973"计划(2010CB125900;2009CB118300)
根据已知小麦正源基因TaDEP1 cDNA序列设计引物,成功克隆了小麦TaDEP1基因组序列,发现该基因包含5个外显子4,个内含子。通过比较该基因在六倍体普通小麦A、B、D基因组中的差异,筛选出可以区分A、B、D基因组的分子标记Ta956。以中国春缺...
关键词:小麦 TaDEP1 染色体定位 序列分析 
对人工合成小麦的微卫星变异分析被引量:4
《作物学报》2011年第8期1491-1496,共6页王变银 翟军 郝元峰 李安飞 孔令让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9CB118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71405)资助
比较分析了同一四倍体小麦Langdon与5个不同粗山羊草在合成六倍体小麦前后A、B、D染色体组不同染色体上的微卫星变异,旨在通过分析异源多倍化引起的微卫星位点和序列变异以期探讨异源多倍体的进化机制。在所检测的位于A、B染色体组上各...
关键词:合成六倍体小麦 粗山羊草 微卫星标记 微卫星序列变异 异源多倍化 
灌浆期水分亏缺条件下二、四、六倍体小麦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演化被引量:7
《植物生态学报》2010年第4期444-451,共8页赵紫平 邓西平 王征宏 刘彬彬 
自然科学基金(5077906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YW-09-0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118604)共同资助
为揭示不同倍性小麦生长发育、产量性状及水分利用对灌浆期水分亏缺响应的差异,选用二倍体野生一粒小麦(Triticum boeoticum)、栽培一粒小麦(T.monococcum),四倍体野生二粒小麦(T.dicoccoides)、栽培二粒小麦(T.dicoccon),和两个普通六...
关键词:灌浆期 产量 收获指数 水分亏缺 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倍性小麦 
合成六倍体小麦与其亲本在合成后小麦A/B染色体组微卫星位点的比较被引量:2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0年第3期501-506,共6页王凤涛 陈万权 徐世昌 
国家"973"计划项目(2006CB10020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D08A05;2006BAD02A16)共同资助
构建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是利用小麦近缘材料优异基因的很有效的方法。但是目前在人工合成异源六倍小麦的过程中对微卫星位点的影响研究尚不完善。本研究直接比较了亲本四倍体小麦PS5与4个不同粗山羊草进行远缘杂交并经染色体自然加倍后...
关键词:合成六倍体小麦 微卫星位点 基因组特异性 分子标记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AABBDD)与亲本种之间基因组与基因区域的序列变异分析被引量:6
《自然科学进展》2008年第1期45-50,共6页聂利红 韩宗福 逯腊虎 姚颖垠 孙其信 倪中福 
国家"九七三"(批准号:2007CB109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0370878)资助项目
为探讨六倍体小麦进化过程中基因组发生的变异,我们以两套不同世代(早代和高代)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及其母本(四倍体小麦,AABB)和父本(粗山羊草,DD)为材料,采用DNA—AFLP和SSCP方法分别对基因组与基因区域的序列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关键词: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多倍化 基因组 序列变异 
六倍体小麦(AABBDD)及其近缘种属野生二粒小麦和粗山羊草叶绿体SSR遗传差异研究被引量:9
《中国农业科学》2007年第7期1324-1330,共7页杨新泉 宋星 杜金昆 倪中福 孙其信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1CB1088);国家"863"项目(2001AA241042;2002AA207004)资助
【目的】系统分析不同小麦种的细胞质基因组遗传差异,用以发掘和利用新的小麦种质资源。【方法】采用24个叶绿体基因组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斯卑尔脱小麦(Triticum speltaL.)、密穗小麦(Triticum compactum ...
关键词:叶绿体基因组 SSR 小麦 遗传差异 
小麦抗条锈新种质的创制 Ⅲ.小麦抗条锈新种质细胞遗传学初步鉴定被引量: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6期9-13,共5页宋运贤 李春莲 陈耀锋 任惠莉 亢福仁 韩德俊 郭东伟 李振岐 
国家973项目(G2000016202);国家863项目(2001AA241037)
 从六倍体小黑麦和普通小麦杂交后代中选育了9个具不同抗条锈特性的新种质,对其细胞学和主要性状特点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抗条锈新种质材料的田间表现无不良的农艺性状;细胞学初步鉴定表明,WT341为小麦-黑麦代换系,其余8个材料...
关键词:小麦 六倍体小黑麦 细胞遗传学 抗病性 条锈病 种质 染色体易位技术 遗传育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