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伤逝》

作品数:104被引量:9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加贝刘俊黄敏谢廷秋李春更多>>
相关机构:绍兴文理学院北京大学苏州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海南省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情感审视下新式“家”的建立与消亡——鲁迅《伤逝》与张悦然《家》的跨时空对读
《上海鲁迅研究》2024年第3期224-235,共12页沈欣楠 
何以为“家”?社会学家孔迈隆认为“中国的家庭本质上就是一个经济合作单位,其成员之间具有血缘、婚姻或者收养的关系,并且还有共同的预算和共有财产”被认为是传统中国家庭的经典定义。①不管是“经济合作单位”还是“共同的预算和共...
关键词:《家》 张悦然 跨时空 共有财产 经典定义 首要功能 经济层面 鲁迅《伤逝》 
鲁迅《伤逝》陌生化艺术特征的多重解读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4年第3期57-59,共3页潘珺华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先锋人物,为推动中国小说的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伤逝》这部作品的陌生化艺术特征十分突出,显示了具有多层次解读的可能性。以该作品为中心,从语言、意象、人物、叙事视角、主题多重角度,对《伤逝》的陌生化艺...
关键词:鲁迅 《伤逝》 陌生化 多重解读 
“动机簇”理论与鲁迅《伤逝》创作动机阐释难题——兼及《伤逝》研究中的“过度阐释”现象
《学术交流》2024年第5期168-181,共14页古大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台港澳暨海外华人文化圈的鲁迅接受研究”(22FZWB098);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越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重点课题“鲁迅在台港澳暨海外华人圈的百年接受研究”(2022GDKTZD32)。
学术界对《伤逝》创作动机(意图)的解读难以取得共识。运用建立在现代心理学理论基础上的“动机簇”理论解决这一阐释难题,是一种思路。第一,《伤逝》的创作是由“动机簇”完成的,“动机簇”是由多个创作动机形成的“丛簇”现象,因此《...
关键词:“动机簇”理论 鲁迅 《伤逝》 
鲁迅《伤逝》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湛江文学》2024年第4期0032-0034,共3页韩梅 
小说《伤逝》是鲁迅于1925年发表的一部短篇小说,写作背景是五四运动刚刚结束的中国,文章围绕男主人公涓生的内心独白展开,讲述了涓生与子君冲破封建伦理束缚,追求爱情并建立起家庭,但最终爱情消散,涓生抛弃子君致使其亡故的悲剧爱情故...
关键词:鲁迅 《伤逝》 人物形象分析 女性解放 
“自由话语”场域中的子君“人生”——鲁迅《伤逝》的存在主义透视
《惠州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92-97,共6页贾荣华 
鲁迅《伤逝》中的典型人物“子君”的一生,她的存在与死亡的人生悲剧历来是学界议论的重点。如果从“人”的本身,从存在主义的观照中探查子君的存在与死亡之谜,则可以揭示支撑子君存在的三重本质是在“自由话语”场域中建构出来的个体...
关键词:自由 话语 本质 存在 死亡 
“间离”作为方法——重读鲁迅《伤逝》
《当代教育》2023年第4期119-122,共4页张常奥 
《伤逝》有着私小说“自述”的形式外壳,鲁迅却通过悖逆的叙述策略使其产生了布莱希特戏剧中的“间离”效果。本文在分析文本“间离”效果产生手段的基础上,指出“间离”作为方法的功能指向,一是形成反讽意味,其中包含着对启蒙话语的反...
关键词:鲁迅 布莱希特 间离 《伤逝》 
如何理解古偶剧中的“双洁”规范?——越是身处变化繁多的社会,人们越是渴望一种“纯洁浪漫的爱情”
《读好书》2023年第20期40-43,共4页重木 
对于古偶或是以俊男美女恋爱作为核心的故事类型而言,它们几乎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矛盾性。这一点或许可以通过现代中国文学诞生时的两类故事模式进行对比。一是广受欢迎且其传承和历史悠久的通俗爱情、言情小说,如近代的驾鸯蝴蝶派作...
关键词:言情小说 故事类型 故事模式 现代中国文学 俊男美女 自由恋爱 鲁迅《伤逝》 矛盾性 
“忏悔之不能”的悲哀——鲁迅《伤逝》的一种解读被引量:1
《南方文坛》2023年第5期19-25,共7页沈庆利 
导言:从《伤逝》的召唤结构说起《伤逝》堪称鲁迅最“扑朔迷离”的小说之一,学界对其主题内蕴的解读包括“婚恋悲剧说”“兄弟失和说”“个性解放不彻底说”等。作品文本内部的结构张力与情感意蕴的隐晦曲折也影响到人们对其艺术成就的...
关键词:《伤逝》 情感意蕴 竹内好 婚恋悲剧 兄弟失和 结构张力 文本内部 召唤结构 
鲁迅《伤逝》与巴金《家》比较研究
《小说月刊(下半月)》2023年第6期55-57,共3页侯莉 
《伤逝》和《家》分别是鲁迅和巴金两位文学大家所著的爱情悲剧小说,两部作品都由现实为背景创作而成,鲁迅的《伤逝》和巴金的《家》都是五四时期新旧思想碰撞的产物,作品中的主人公都受封建礼教约束的影响,深刻揭露了当时吃人的社会,...
关键词:鲁迅 巴金 小说 爱情悲剧 比较研究 
两性文化与家庭文化——重读鲁迅《伤逝》的基本视角被引量:1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3年第4期69-74,共6页宾恩海 
重新阅读《伤逝》时发现,主人公涓生与子君爱情婚姻悲剧问题的被提出,甚或来源于男女有别的两性文化立场以及男女融合在一起所提供的家庭文化的基本视角,《伤逝》创作中的这一文化背景、文化知识的引进是细微切实、清晰无奇的,或许它正...
关键词:鲁迅 《伤逝》 两性文化 家庭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