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华人

作品数:188被引量:3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蔡伯林邹德浩张艳艳朱双一喻大翔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自我到他者:新世纪旅美华人游记中的主体文化身份
《华文文学》2024年第4期24-30,共7页王婧苏 
在新世纪旅美华人游记中,主体文化身份的确认主要包括三种形态,即文化认证,文化转移及文化再认证。其中,文化认证主要指本土文化认证,是个体对于本民族社会与文化中各形态人造物的认知与认同,包括自我本土认证和先在他者认证。文化转移...
关键词:旅美华人 游记 文化身份 
裕德龄:从晚清御前女官到旅美华人作家
《各界》2024年第1期90-96,共7页裘伟廷 
晚清历史上有一位奇女子,她深得慈禧信任当上御前翻译,又是光绪的英文老师,是他们宫廷生活的见证人;她冲破礼教束缚,嫁给美国领事为妻;她以旅美作家的身份,以“德龄公主”为笔名,用英文将晚清中国和宫廷展现给世界……她是最不像贵族的...
关键词:旅美作家 旅美华人 晚清历史 外嫁女 晚清中国 德龄 美国领事 奇女子 
新世纪旅美华人游记中的动力机制论
《滁州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35-39,68,共6页王婧苏 翁昌新 
新世纪旅美华人游记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游记文本中,旅美华人美国想象的动力机制问题,涉及创作主体的漫游现象、阈限状态及其背后的促进因素与诸因素间的关系。从阈限状态产生的根源来看,动力机制包含欲望导向的内部驱动机...
关键词:旅美华人 游记 动力机制 
美国唐人街的底层书写——刘荒田前期散文随笔读后被引量:1
《粤海风》2020年第2期95-97,共3页凤群 
刘荒田是旅美华人作家中的佼佼者。他于1948年出生于“中国第一侨乡”——广东台山,早年当过知青,在乡村教过书,在县城做过行政人员,1980年移居美国。创作生涯始于新诗,近20多年来钟情散文随笔。曾任旧金山“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会长...
关键词:散文随笔 刘荒田 随笔集 底层书写 《读者》 旅美华人 《美华文学》 广东台山 
女性·婚姻·生命——评夏婳小说《梦落纽约》
《创作评谭》2020年第2期78-80,共3页黄秋燕 
《梦落纽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9年)是旅美华人作家夏婳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改革开放大潮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三位新移民女性在海外失婚的故事,引起对中西不同文化语境和不同代际的道德价值观的反思,实现对人性美好和生命价值的思考...
关键词:旅美华人 改革开放大潮 新移民女性 道德价值观 文化语境 江西南昌 人性美好 中西不同 
新世纪旅美华人游记中的美国漫游模式论
《贵州社会科学》2020年第4期30-38,共9页赵小琪 王婧苏 
2018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慕课的《世界华文文学经典欣赏》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2018033)。
新世纪以来旅美华人在作为异质他者的美国的漫游,既为他们展现多元化、立体化的美国形象提供了方便,也为他们对自我和自我文化的反思和重建提供了契机。在漫游认知的媒介上,旅美华人借助于汽车和信息技术,对美国进行了多方位的凝视。在...
关键词:旅美华人 游记 美国形象 漫游模式 
去国怀乡身是客 译笔寻梦写乡情——福建籍旅美华人学者罗郁正汉诗英译中的乡土情结
《新余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101-104,共4页何晓花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葵晔.待麟:闽籍翻译家罗郁正与中国古诗词英译研究"(FJ2016B253);闽江学院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华人学者的文化身份与汉诗译介研究"(MYS18003)
福建籍美华学者罗郁正毕生专于中国古典文学与比较文学的研究与翻译,著译成果丰硕,翻译理念独特,为中国文化的域外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汉诗译本通过对地域语言的截取和运用,折射出译者的乡土情结,主要体现为在源文本的选择和对拟...
关键词:罗郁正 汉诗翻译 地域语言 乡土情结 文本选择 拟声词 
瞬间里有永恒
《出版人》2017年第11期74-74,共1页邱苑婷 
卫毅著鹭江出版社出版:2017年9月定价:48.00元只有当“小我”的背后还有个“大我”时,那个作为主观感受者的“卫毅”才会跳出来说话——《寻找桃花源》大概是最好的例证。从“我年少时跟着爷爷赶路去密山渡”开篇,到“我坐在北海公园...
关键词:感受者 香港电影 旅美华人 八十年代 北海公园 船上 跳出来 汶川地震 采访对象 就这样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学科创立前史——“保钓”后旅美华人的“新中国”认同热潮与文学交流被引量:7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7年第3期16-36,共21页朱双一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六十年来台湾社会思潮的演进和人文学术的发展(1950-2010)"(项目号:16ZDA138)的阶段性成果
1970年代初台港留美学生发起的"保钓运动"向"中国统一运动"转化以及中美关系缓和等,促成了包括保钓人士以及著名学者杨振宁、何炳棣等在内的大批旅美华人学者、作家访华。他们在与旧中国的纵向对比上见出了新中国改天换地的巨大变化和成...
关键词:旅美华人 新中国认同热潮 华文文学学科创立前史 
余秀华 让我疼痛的诗歌被引量:3
《时代人物》2015年第2期120-121,共2页沈睿 
昨晚睡前看了一眼微信,一个朋友转了《诗刊》推荐的一位诗人,题目是《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题目刺眼,让人不舒服,不知道写诗与脑瘫有什么关系,我边想边看照片,照片中这位女性站在田野上,脸色坚毅,姿势倔犟,背后是金黄...
关键词:脑瘫患者 《诗刊》 生活背景 爱情诗 广西师大出版社 我自己 艾米莉 黄直 转了 旅美华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