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争

作品数:4494被引量:9274H指数:2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高正礼冯小禄耿海英廖久明余永和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周氏兄弟与“《游仙窟》事件”始末考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4年第3期85-102,共18页梁鸿威 
唐传奇《游仙窟》是中国骈体小说的始创之作,但自唐以后便流失于“域外”(日本)长达一千多年,直至民国初期才复归中土。在鲁迅、周作人、川岛(原名章廷谦)合作下,标点单行本《游仙窟》诞生。无疑,这与周氏兄弟在晚清凭借《域外小说集》...
关键词:周氏兄弟 文学论争 民国初期 《游仙窟》 《域外小说集》 骈体小说 唐传奇 周作人 
是“左翼意识”还是“民族论争”:重审20世纪70年代中国台湾的“乡土文学论战”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4年第3期310-326,共17页邵海伦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六十年来台湾社会思潮的演进与人文学术的发展(1950—2010)”(16ZDA138);2024年度福建省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重点项目“台湾非虚构文学的中华民族记忆建构与文化表征研究(1970-)”(FJ2024MGCA042)阶段性成果
乡土文学论战(1977—1978)由中国台湾左翼知识分子掀起,在1977年4月至1978年1月国民党当局打压下达到高潮,是一场关于中国台湾文学应不应当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论争。然而,80年代初期以来,“台独”论者却将乡土文学潮流扭曲为台湾文化朝...
关键词:乡土文学论战 左翼知识分子 文学论争 国民党当局 党外人士 中国台湾 台湾意识 台湾民族主义 
《诗探索》与“朦胧诗论争”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4年第2期263-274,共12页宋敏 
《诗探索》作为一份全国性的诗歌理论刊物,不仅见证了20世纪80年代诗学思想的变革和转型,而且以实际行动介入对新时期诗歌现象的定位与评介之中,在推动相关讨论纵深进行的同时为新时期诗歌尤其是朦胧诗的发展开辟了一方天地。从1980年1...
关键词:诗探索 朦胧诗论争 新时期诗歌 诗学思想 新诗批评 理论刊物 言说空间 
中国左翼文学典型理论的发现与传播——以胡风、周扬的典型论争及其双重矛盾现象为中心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年第2期215-226,共12页张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历史经验研究”(18ZDA278);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周立波文学思想研究”(CX20230494)的研究成果
典型是现实主义的核心范畴之一。左翼文学围绕典型问题产生过几次重要的理论论争。1935-1936年胡风、周扬的典型论争便是其中之一,是典型在中国传播的一次重要契机。由于当时胡风与鲁迅的密切关系,周扬“左联”领导人的特殊地位,二人关...
关键词:左翼文学 胡风 周扬 文学事件 典型理论 理论论争 现实主义 左联 
穆木天佚文六篇辑录考释——兼谈其与夏衍、石凌鹤等人关于电影《烈焰》的论争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年第3期199-215,共17页王子健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建构与反思研究”(20&ZD280)的阶段性成果
穆木天是中国早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是20世纪30年代重要的左翼诗人。近日笔者发现了他与夏衍等影评人围绕影片《烈焰》展开论争的六篇佚文。这组佚文的内容既包括穆木天就“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等问题的论述,也有对《烈焰》的...
关键词:穆木天 夏衍 诗文集 田汉 石凌鹤 史料补充 象征主义 火之跳舞 
革命文学论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以创造社同人与瞿秋白对现实主义理论的建构为讨论中心被引量:1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年第2期172-183,共12页王雨佳 
2020年度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重审中国知识分子启蒙话语的建构——以启蒙观的多维认识为讨论中心”(20C0048)的研究成果
一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十月革命逐渐在中国知识分子中间发生作用,人们从对旧俄文学的喜爱转向对新俄文化、思想和革命的渴望。因之,当时苏俄文艺理论以及日共对其的翻译与研究成为中国左翼文学思潮兴起之时不可绕开的重要理论资源,...
关键词:革命文学论争 现实主义理论 文学运动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左翼文学思潮 帝国主义侵略 时代氛围 反帝斗争 
论“左联”对无产阶级文论的翻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年第3期258-268,共18页李鑫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新诗的‘以译代作’现象研究”(18BZW171);重庆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抗战大后方翻译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2018ZDKZ08)的研究成果
翻译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与世界无产阶级运动产生呼应的重要纽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大量译介,直接促发了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理论的萌生与发展。1928年前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随革命文学运动的蓬勃发展而迅速东渐中土,创造社、太阳...
关键词:无产阶级文学 革命文学论争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创造社 太阳社 无产阶级运动 革命文学运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地方性诗歌文献的文学史意义——《崛起的一代》与朦胧诗论争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年第3期328-346,共19页杨洋 
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贵州师范大学文学·教育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项目“20世纪80年代贵州启蒙诗派的文学史意义”(JD2014050)的研究成果;贵州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研究博士基金项目“‘贵州现象’与‘八十年代’中国文学关系研究”(2019BS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年来,学界对文化与文学中心之外的地方性知识经验和边缘文化活力的开掘,为我们挖掘地方性文学史料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阐释路径。如何通过挖掘、重构本土的、边缘的"地方性知识"来回应当下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现代化诉求?这往往是被...
关键词:文化与文学 文学史料 文学史意义 地方性知识 社会文化发展 朦胧诗论争 中华民族共同体 诗歌文献 
《洪波曲》修改与长沙大火责任论争被引量:1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年第3期80-89,共10页韩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现代作家自传版本与传播研究”(18YJC751016);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郭沫若研究)项目“郭沫若自传版本研究”(GY2018C03)的阶段性成果
长沙大火又称"文夕大火",在1938年11月13日凌晨燃起,导致大量民房、商店、工厂、学校被烧毁,全市受损街道近90%,约12.4万人沦为灾民2。当时面对日军进犯湖南,国民党当局采取焦土抗战政策,但由于情报疏漏、管理混乱等原因导致大火焚城,...
关键词:长沙大火 花园口决堤 国民党当局 焦土抗战 抗战史 日军 洪波曲 文夕大火 
朦胧诗论争与“新时期”诗论观念的转型被引量:2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9年第3期303-314,共12页钟义荣 张慎 
山西大同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费资助项目“文学批评的转型及其问题研究”(2016-B-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朦胧诗及其论争一直是当代文学研究的"热点",并已产生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已经对朦胧诗论争的起伏过程、论争阵营的构成、艾青等诗人参与论争的观念原因和人事矛盾等复杂情况,做出了非常详尽的考察和论述。然而,对朦胧诗论争...
关键词:新诗史 朦胧诗 现代派 徐敬亚 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刘登翰 孙绍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