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论争

作品数:38被引量:6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建立李忍程光炜李怡南志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广州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方文坛》《神州》《学术研究》《中外诗歌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当代新诗研究的经验与反思——重读吕进《新诗的创作与鉴赏》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4年第9期27-30,共4页李冰封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武汉抗战诗歌研究”(19YJA751049)的阶段性成果。
吕进的《新诗的创作与鉴赏》是中国当代新诗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在新时期关于朦胧诗论争的三个中心问题的回答上,具有独特的诗学价值。他提出的诗的本质问题、新诗语言问题、社会主义新诗等概念值得重视,这是当代新诗文体学对话与...
关键词:朦胧诗论争 诗的本质 新诗文体学 社会主义新诗 
《诗探索》与1980年代初的“朦胧诗”论争
《当代文坛》2024年第4期159-166,共8页卢笑歌 
《诗探索》是新时期诗学场域中不可忽略的一个理论刊物。在“朦胧诗”论争中,《诗探索》以其全面把握诗坛的宏观视角、坚定的诗学立场,对当时的诗坛保持了一定距离的审视、反思与纠偏,对论争中出现的二元对立思维、政治批判等不良倾向...
关键词:《诗探索》 “朦胧诗”论争 诗学立场 
《诗探索》与“朦胧诗论争”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4年第2期263-274,共12页宋敏 
《诗探索》作为一份全国性的诗歌理论刊物,不仅见证了20世纪80年代诗学思想的变革和转型,而且以实际行动介入对新时期诗歌现象的定位与评介之中,在推动相关讨论纵深进行的同时为新时期诗歌尤其是朦胧诗的发展开辟了一方天地。从1980年1...
关键词:诗探索 朦胧诗论争 新时期诗歌 诗学思想 新诗批评 理论刊物 言说空间 
陈布文与“朦胧诗”论争
《新文学史料》2024年第2期10-15,共6页李建立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朦胧诗’论争文献整理与研究”(19BZW105)的阶段成果。
随着王蒙的“非虚构”作品《女神》①以及李兆忠主编的《春天的来客:陈布文文集》②的先后问世,“前辈文化人、久被埋没的文学天才”③陈布文的经历以及她的作品逐渐引起更多人关注。然而,无论在她的亲友、学生的回忆中,还是在其仰慕者...
关键词:欲说还休 《女神》 非虚构 朦胧诗 陈布 文学天才 
论新时期朦胧诗论争中“自我”话语的生成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86-89,共4页程颖 
朦胧诗缔造了与“权力诗坛话语”截然不同的“自我”话语体系,这种话语宣扬“自我”的情感和言语反叛、呼唤现代理性“自我”的建立以及对“自我”的反思和“无我”状态的生成。“自我”话语的建构除去朦胧诗人本身的诗学构想和实践之外...
关键词:朦胧诗 “自我” 话语 朦胧诗论争 
“朦胧诗”论争中的媒介占位——以四组青年诗论为中心
《文艺争鸣》2023年第10期124-131,共8页李建立 张雪珊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朦胧诗’论争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9BZW105)的阶段性成果。
现有的“朦胧诗”论争研究多关注对青年诗创作持不同态度的批评家的声音,却鲜少留意作为创作主体的青年诗人的声音,或只是将青年诗人的声音作为论证批评家观点的依据。然而,如果意识到批评家在论争中针对的并不仅仅是一种诗歌观念、创...
关键词:青年诗人 朦胧诗 诗创作 诗歌观念 文学场域 批评家 权力争夺 创作主体 
文学批评与文学史的建构——以朦胧诗论争为中心的考察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69-78,共10页张佳瑞 
文学批评是文学制度发挥效用的重要环节。20世纪80年代环绕在朦胧诗周围的文学批评颇具典型,论争过程中的思想深度、激烈程度前所未有。把朦胧诗论争作为切口,着重探讨在朦胧诗进入文学史的过程中,“崛起派”等肯定的声音保留了哪些、...
关键词:朦胧诗 崛起派 80年代文学 文学批评 文学史 
“朦胧诗”论争中的学院权力--以“南宁诗会”为例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11期76-84,共9页李建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朦胧诗’论争文献整理与研究”(19BZW105)的阶段性成果。
当代文学中学院权力的位置和作用亟待学界认识与研究。新时期文学发端之时,正是学院被赋予话语权力之际,学院为新时期文学输送了大批作家、批评家和文学研究者以及富有阅读素养的读者。在“朦胧诗”论争中,学院权力是“三崛起”得以崛...
关键词:学院权力 朦胧诗论争 文学场 南宁诗会 
“朦胧诗”论争与“非诗-蕴闭环”被引量:1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年第5期34-39,共6页李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改革开放40年新诗批评史研究”(项目编号:19BZW102)课题成果。
诗歌史中有关批评、创作、流派、群体的论争,核心是“诗-蕴”生成的论争。但一般情况下,总是形成“诗-蕴闭环”和“非诗-蕴闭环”两种形态。“诗-蕴闭环”,是作品蕴成之美,是具体的、音声形色的“有意味的形式”;“非诗-蕴闭环”,是某...
关键词:非诗 朦胧诗 有意味的形式 诗歌史 批评概念 两种形态 逻辑框架 闭环 
“朦胧诗”论争中的学院权力——以“南宁诗会”为例被引量:1
《学术研究》2022年第8期160-166,174,共8页李建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朦胧诗’论争文献整理与研究”(19BZW105)的阶段性成果。
当代文学中学院权力的位置和作用亟待学界认识与研究。新时期文学发端之时,正是学院被赋予话语权力之际,学院为新时期文学输送了大批作家、批评家和文学研究者以及富有阅读素养的读者。在“朦胧诗”论争中,学院权力是“三崛起”得以崛...
关键词:学院权力 朦胧诗论争 文学场 南宁诗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