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

作品数:61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漂移艺术语言组诗诗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现代文学论丛》《励耘学刊》《文艺争鸣》《诗歌月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随想录(节选)
《诗刊》2023年第12期67-71,共5页李森 
“口语诗”与百年“诗界革命”的“二元背反”诗学被引量:1
《南方文坛》2023年第2期55-63,共9页李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改革开放40年新诗批评史研究”的课题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19BZW102。
在胡适倡导“白话诗”写作之前,文学革命运动已然开始。回溯历史,我们不得不提及两个重要的人物:黄遵宪和梁启超。他们都是清末改良派革命家,有深湛的国学功底和世界眼光。黄遵宪最先提出了“我手写我口”的主张,且在诗歌创作中实践。...
关键词:诗界革命 薛涛笺 黄遵宪 口语诗 我手写我口 古体诗 白话诗 诗歌创作 
“朦胧诗”论争与“非诗-蕴闭环”被引量:1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年第5期34-39,共6页李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改革开放40年新诗批评史研究”(项目编号:19BZW102)课题成果。
诗歌史中有关批评、创作、流派、群体的论争,核心是“诗-蕴”生成的论争。但一般情况下,总是形成“诗-蕴闭环”和“非诗-蕴闭环”两种形态。“诗-蕴闭环”,是作品蕴成之美,是具体的、音声形色的“有意味的形式”;“非诗-蕴闭环”,是某...
关键词:非诗 朦胧诗 有意味的形式 诗歌史 批评概念 两种形态 逻辑框架 闭环 
“崛起”“疑崛起”诗论与“代言人诗学”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年第1期152-169,共18页李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改革开放40年新诗批评史研究”(19BZW102)中期成果
本文重提“朦胧诗”论争的话题,将论争双方命名为“崛起诗论”和“疑崛起诗论”,并通过对倡导与反对向西方现代主义诸多表现方法学习,倡导与反对表现“自我”,如何引领汉语新诗的民族的、汉语传统的方向等论争命题的分析,找到了论争双...
关键词:朦胧诗 崛起诗论 疑崛起诗论 代言人诗学 
明光河(第二十二歌一二十七歌)
《作家》2022年第1期55-70,共16页李森 
线喻、美-蕴与艺术的起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1年第6期136-139,共4页李森 
文章以柏拉图的“线喻”为学理原点构建的人之为人的观看世界的路径,阐述人的艺术观看方式,并引发艺术起源的古老命题,提出了“美-蕴”的殊异概念,认为艺术是“美-蕴”的生成,“美-蕴”是一个不断生成艺术意蕴的动词,一个漂移着的语言...
关键词:艺术 起源 美-蕴 
美术造型的几何观看
《新美术》2021年第3期254-263,共10页李森 
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一件造型艺术作品,来讨论美术造型的几何观看问题。因为这里已经暗含着一个前提,即美术造型一定有一种普遍使用着的造型法则。1922年,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lly Kandinsky, 1866-1944]受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关键词:美术造型 造型法则 包豪斯 造型基础课程 几何 
艺术理论的逻辑基础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68-76,共9页李森 
从艺术理论生成的逻辑原点出发,阐述了东西方艺术理论生成和演化的不同路径,讨论了艺术理论的逻辑基础,并以“语言漂移说”的艺术哲学思想,将东西方艺术理论的逻辑系统合流,拓展出当代艺术哲学的一个崭新视野。具体包括:首先,艺术理论...
关键词:语言漂移说 艺术理论 逻辑 自然 超自然 形象 表象 形而中 
诗意母语的陷落?——汉语新诗诗意生成的逻辑被引量:1
《南方文坛》2019年第5期5-12,共8页李森 
“汉语新诗”辨汉语新诗,一般认为是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白话诗”。以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郭沫若等为代表。“白话诗”运动,是“白话文运动”的先声和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出版的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
关键词:现代汉语诗歌 逻辑结构 诗意 新诗 “五四”新文化运动 母语 《女神之再生》 《凤凰涅槃》 
论原初写作被引量:1
《扬子江(评论)》2019年第3期102-105,共4页李森 
1诗歌的原初写作,是无任何遮蔽的一种纯粹的、直观的写作。但说出这句话来,是危险的。因为没有大写的、超越作品之上的“诗”那种东西,所以,必须宣布,自古以来关于"什么是诗”的命题答案统统无效。同时取消的还有“文学是什么”“艺术...
关键词:写作 形而上学 命题 “诗” 游戏 逻各斯 诗歌 危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