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彩霞事件

作品数:27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沈晟陈鹏祁占勇肖君拥汪红春更多>>
相关机构: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法院浙江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视听》《检察风云》《中国检察官》《重庆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探析新媒体时代调查性报道的困境与创新——以《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顶替上大学》报道为例被引量:1
《视听》2015年第7期123-123,共1页汪红春 
互联网信息的内容开放性、传播速度的快速性给调查性报道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它要求调查性报道全面、客观、独立、专业,发挥调查报道的特殊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 调查报道 罗彩霞事件 
翻版“罗彩霞事件”假冒者是如何骗成的
《公民与法治》2014年第12期8-9,共2页丁文杰 谢樱 
不仅身份证信息被偷梁换柱、连本该属于自己的事业编制工作也被冒名顶替,这一“罗彩霞事件”的翻版发生在湖南衡阳县女子曾巧娟身上。
关键词:事件 假冒 编制工作 身份证 衡阳县 
从“罗彩霞事件”透视当代中国公权私用现象
《大观周刊》2012年第9期66-67,共2页李恩嘉 韦秋瑜 
“罗彩霞案”事发后舆论四起,逐渐形成了监督压力和助推力,最终使得事件水落石出。这次事件是一个典型的公权私用导致不良后果的例子,公权私用是任何一个法治时代及法制政府的悲哀。因此,怎样制约权力的使用,从制度上,思想上遏制...
关键词:公共权力 公权私用 监督 制度 
社会怨愤在网络传播中的体现——以“罗彩霞事件”为例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50-54,共5页胡巾煌 
20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民意的网络表达与疏导机制研究"(编号10CXW02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以"罗彩霞事件"为研究案例,以天涯杂谈的网友回应为重要参考点,以新浪等主流媒体对此事件的报道形式作为对比,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探究这种民怨的情绪在网络传播中的体现,试图总结出社会怨愤在网络传播中的特点及对媒介议程设置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怨愤 公众意见 天涯论坛 议程设置 罗彩霞 
罗彩霞事件与清朝科场大案
《读书文摘》2010年第11期24-25,共2页郑连根 
高考是我国最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维护高考的公平和公正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可是,罗彩霞事件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强权对社会公正的戕害。在庄严的高考中,两个女孩的遭遇却是那样的不同。2004年,
关键词:事件 大案 科场 清朝 社会公正 选拔人才 高考 强权 
罗彩霞事件拷问了谁
《民主与法制》2010年第17期2-2,共1页冯文涛 
8月13日,经过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四个多小时的审理和调解,历时长达一年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罗彩霞被冒名顶替上大学案终于尘埃落定,但是案件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远未结束。
关键词:拷问 事件 中级人民法院 尘埃落定 长沙市 调解 审理 案件 
杜绝“罗彩霞事件”
《小康》2010年第9期9-9,共1页李东 
备受关注的”罗彩霞案”在历时17个月的纠结等待后终于尘埃落定,先前的一切恩怨似乎可以因双方“握手言和”而告终。虽然民事审判已经结束,但反思还不能结束。我们不得不看到一个社会成员所应享有的基础公平和基础正义十分虚弱,我们...
关键词:事件 尘埃落定 民事审判 社会成员 反思 
“罗彩霞事件”引发的思考:风物长宜放眼量
《中华家教》2009年第8期20-21,共2页曹朝阳 
“罗彩霞事件”的调查已经终结,涉案人员也被查处,但是这件事带给普通家长的心理影响却挥之不去。作为普通家长究竟应该如何看待“罗彩霞事件”?无论您是有权有势,还是无权无势,肯定都希望孩子能走上一条顺利成长的康庄大道。
关键词:事件 引发 家长 
从“罗彩霞事件”看“两个体系”建设
《兰台世界(上旬)》2009年第10期57-57,共1页李梦军 杜长安 
前不久,轰动全国的“罗彩霞事件”,经媒体披露报道后,一时沸沸扬扬,家喻户晓。最终,此事件中的违规违纪者受到应有的惩处,事件似乎尘埃落定。但从档案工作的角度观察,“罗彩霞事件”远远没有结束。
关键词:事件 个体 尘埃落定 档案工作 违纪者 
“罗彩霞事件”画句号
《环球人物》2009年第17期12-12,共1页
6月2日,有关机关对湖南邵东县学生王佳俊冒名顶替罗彩霞上大学事件的调查正式结束。王佳俊的父亲王峥嵘,因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涉嫌犯罪,被邵阳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将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涉及此案的邵东县一中教师张...
关键词:事件 国家机关公文 句号 人民检察院 邵东县 涉嫌犯罪 依法处理 司法机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