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经

作品数:335被引量:21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余少萤黄琪雅袁静静邹德旺彭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戏曲学院广州大学上海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戏曲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论近代以来昆剧音乐场上伴奏之变迁
《戏曲研究》2014年第1期212-230,共19页朱为总 
在中国戏曲演出史上,自明代嘉靖末年梁辰鱼的昆腔传奇《浣纱记》搬演于舞台开始,昆剧的场上演出就有了较为完整、规范的文武场乐队伴奏。明清昆剧兴盛时期,民间职业戏班、文人自娱的家班和宫廷戏班的演出各擅胜场,昆剧的场上伴奏也因此...
关键词:文武场 音乐传统 浣纱记 戏曲演出 梁辰鱼 锣鼓经 家班 新旧时代 中西文化碰撞 魏良辅 
福建槐南村“人场”演剧与祭祀仪式研究被引量:1
《戏曲研究》2013年第2期66-83,2,共19页张帆 
福建中部的永安市槐南村"人场"演剧,又称"迎春戏"、"坐场"、"作场"、"做场"、"杂剧"、"场戏"、"戏文"、"入场戏文"、"作场戏文"等,为宗族祭祀演剧,依靠宗族制度力量组织传承。"人场"由村落仪式执行者(礼生)主持祭祀仪式,农民子弟演出,...
关键词:祭祀仪式 大腔戏 槐南 当地方言 南方官话 法曲 锣鼓经 农民子弟 引戏 演出习俗 
变脸神气在 移步要换形——对于戏曲表演语汇合理化创新的建议
《戏曲研究》2007年第1期157-170,共14页王绍军 
20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形态的变迁,戏曲艺术也在有意无意间进行着与时俱进的改革。在建国初始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梅兰芳先生曾就戏曲艺术的创新提出一个观点,即:"移步不换形。"由于梅先生特殊的地位,一时间,"移步不换形"成为...
关键词:戏曲表演 梅兰芳先生 京剧艺术 锣鼓经 梅先生 程式性 形体动作 李少春 艺术语言 《智取威虎山》 
“革命现代京剧”对打击乐的探索被引量:1
《戏曲研究》2003年第3期197-207,共11页叶良才 
戏曲打击乐是戏曲音乐总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演员的表演相映生辉,与'文场'器乐一起共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演奏形式和'金声玉振之妙'的艺术风格。虽居伴奏地位,却控制着舞台的节奏,使之有筋有节,赋予戏曲艺术的生命和色彩,正如李德伦先...
关键词:革命现代京剧 锣鼓经 文武场 四击头 杜鹃山 <智取威虎山> 金声玉振 长锤 演奏形式 甩发 
越调剧种之“越调”探源
《戏曲研究》2002年第2期144-153,共10页魏天葆 岐延斌 
我国众多的戏曲剧种,绝大多数都有明确的名称来历:或以所属声腔命名,或以发源、流行地域命名,抑或以音乐特征、伴奏乐器命名,等等。但河南越调(与湖北越调一个'族家',以下简称越调)为什么叫越调,却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长期困扰着该...
关键词:同州梆子 南阳梆子 伴奏乐器 调腔 音乐特征 演出剧目 二六板 锣鼓经 弋阳 明南 
昆剧锣鼓的历史嬗变——从“昆戏京锣”现象谈起
《戏曲研究》2001年第1期259-269,共11页朱为总 
一据查证:现今全国各昆剧团体中,不论南昆、北昆、还是湘昆、其戏场演出所使用的锣鼓经,几乎都是京剧锣鼓。不仅场上演出如此,就连昆剧老艺人授戏,嘴里念的往往也是京剧锣鼓经。'昆戏京锣'指的就是昆剧舞台上这种'演昆戏。
关键词:锣鼓经 湘昆 戏场 徽班 北昆 梁辰鱼 上下场 弋腔 大锣 南词引正 
淮北花鼓戏初探被引量:2
《戏曲研究》1995年第1期45-60,共16页周治杰 杨春 
一淮北花鼓戏以伴奏乐器花鼓得名,流行于皖北和豫、鲁、苏四省交界地区的广大乡村集镇。兴起年代,据艺人祖辈沿传,于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
关键词:淮北花鼓戏 锣鼓经 伴奏乐器 戏曲形式 曲牌体 四省交界 站花墙 板腔体 三告李彦明 皖北 
浅论东巴仪式中的戏剧音乐因素
《戏曲研究》1995年第1期76-82,共7页杨晓鲁 
在我国西南边陲金沙江流域,居住着一个具有古老历史的民族——纳西族。该民族至今仍保留着完整的原始宗教——东巴教。从东巴教的各种原始巫仪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早已消逝的原始戏剧痕迹,这些原始戏剧萌芽形态由于宗教的保护而幸运地...
关键词:戏剧音乐 东巴经 祭风 金沙江流域 板铃 鲁般鲁饶 祭仪 交感巫术 曲牌体 锣鼓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