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瓦尔泽

作品数:31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益李烨赵蕾莲李烨徐林峰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现代交际》《文教资料》《文学教育》《书城》更多>>
相关基金: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德国战后文学伟大的人物之一:马丁·瓦尔泽
《海外星云》2023年第10期36-38,共3页
他最后的一首诗读起来就像是他一生的总结:“不知疲倦、贪得无厌、深不可测。而且莫名其妙、无理取闹。并且不朽——仅此而已。”他就是当代德语文坛中与西格弗里德·伦茨、君特·格拉斯等齐名的文学大师——马丁·瓦尔泽。他被称为“...
关键词:当代德语 文学大师 托马斯·曼 
反犹太主义辩论的导火索--艺术角度评析马丁·瓦尔泽的《批评家之死》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2年第6期85-89,共5页陈星 段倩雯 
马丁·瓦尔泽是当代德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中一些作品在当时的德国社会引起了巨大的波澜。瓦尔泽于2002年创作了德国文学界近年来最具争议的一部小说--《批评家之死》,小说引起了全社会的大辩论。瓦尔泽本人、文学评论家及各大报...
关键词:《批评家之死》 反犹太主义辩论 艺术 
马丁·瓦尔泽作品中的“自我”追寻之路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2年第3期140-142,共3页丁雅静 
卡夫卡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瓦尔泽是当代德国文坛德高望重的作家。卡夫卡对瓦尔泽的作品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又是在何种程度上影响瓦尔泽的创作,瓦尔泽在对卡夫卡的接受中又是如何表现他自己的文学观,继而追寻其“自我”,是一个在笔者...
关键词:卡夫卡 瓦尔泽 自我 
浅析小说《惊马奔逃》中“惊马”的象征意义
《今古文创》2021年第5期10-11,共2页王光露 
德语小说《惊马奔逃》是德国当代著名作家马丁·瓦尔泽的早期作品,文中用极少的文字描绘了一场主人公与受惊之马之间的博弈,寥寥几笔,看似并非关键情节,然而最终作者却选择以此为小说命名。本文通过分析"惊马"的象征意义、人与马关系的...
关键词:惊马奔逃 马丁·瓦尔泽 象征意义 逃离 
人性的分裂:人各有别,殊途同归——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的代表作《惊马奔逃》赏析
《现代交际》2019年第9期115-116,共2页王光露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潜藏着种种弊病,异化现象是现代人不得不面对的危机之一。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的代表作《惊马奔逃》描述的两名主人公在生活和交往过程中看似一对矛盾体,却拥有着相同的特征:他们的内在与外在得不到统一,存在着不一...
关键词:马丁·瓦尔泽 《惊马奔逃》 逃避 伪装 内在与外在 分裂 
一生恋爱——献给马丁·瓦尔泽先生
《诗刊》2017年第24期36-37,共2页苗言 
如果大家都说我老了而我自己也觉得自己 老了 那我就真的老了 我的老朋友马丁·瓦尔泽喜欢用这样的句式
关键词: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一种情感关系:不可能的可能——论马丁·瓦尔泽的《第十三章》
《中州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10-14,共5页方向真 
德国当代作家马丁·瓦尔泽的长篇小说《第十三章》,从一种爱情关系——可不能的可能,探察到一种人性的姿态。小说里,既是思想盛宴又是文字盛宴的男女主人公的通信,体现了理性与诗意的完美融合。作者越过传统的屏障,用现代意识刷新了的...
关键词:马丁·瓦尔泽 《第十三章》 爱情 不可能的可能 
马丁·瓦尔泽和他的《童贞女之子》
《雪莲》2017年第6期116-120,共5页孙若茜 
“信仰就是一种能力,它就像音乐天赋,有些人有,有些人没有,有些人有能力获得,但有些人不然。信仰比知识更重要。信仰往往会引起人最大的不安。”马丁·瓦尔泽说,“信仰是这本书最重要的主题。”
关键词:马丁 童贞 音乐天赋 信仰 能力 
马丁·瓦尔泽和他的《童贞女之子》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第39期80-83,共4页孙若茜 
Point'信仰是这本书最重要的主题。'马丁·瓦尔泽说。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第一次来到中国,是在2008年,受歌德学院(中国)之邀。当时,他和莫言进行了一场两个小时的文学对谈。那时的莫言还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据说,和瓦尔泽同坐在一张...
关键词:瓦尔泽 歌德学院 
马丁·瓦尔泽早期小说中的作家形象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年第7期1-4,共4页李烨 
"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作家形象是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早期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菲利普斯堡的婚事》中的作家克拉夫是不顺从主义者,《时间过半》中的诗人迪克沃充当了公众的警告者,《独角兽》中的安塞尔姆像妓女一样出卖了作家的良心。瓦尔泽早期小...
关键词:马丁·瓦尔泽 作家形象 联邦德国 《菲利普斯堡的婚事》 《时间过半》 《独角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