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证

作品数:416被引量:790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张友堂傅文录王强蒋健张华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河北中医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少腹逐瘀汤临床应用
《河北中医》1987年第3期18-18,共1页张秀莲 
一 原发性不孕证 张××,女,已婚33岁,工人。主因结婚四年不孕而就诊。患者月经错后,月经周期4~6/40~50天,经血量多少不一,伴有黑紫血块,经期腹痛,小腹冷胀,下肢冷。舌质點,苔薄白而润,脉沉细。脉证合参,此乃子宫虚寒挟瘀血之证。治...
关键词:少腹逐瘀汤 临床应用 活血化瘀止痛 月经周期 经期腹痛 脉证合参 温经散寒 不孕证 
谈如何依据脉证选药组方
《河北中医》1983年第3期52-54,共3页吕奎杰 
结合临床体会,试就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加以讨论。(一)在什么情况下应重用理气药。理气药物可分为行气和降气两大类。行气药适用于气滞证;降气药适用于气逆证。个人体会,脉象沉取有力(《四言脉诀》谓:“下手脉沉,便知是气),有气...
关键词:选药组方 脉证 理气药 气滞证 行气药 气逆证 脉象 降气 
竹叶石膏汤主治什么证?其病理和主要脉证及方义如何?
《河北中医》1981年第B12期22-22,共1页
答:原文396条:“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指出了该方治疗伤寒解后,余热未清,津伤气逆之证。其病理是伤寒解后,大热已去,余热未清,津液受伤,元气未复,余热上干胃腑。主要脉证为患者身体虚弱消瘦、少气,气逆欲吐...
关键词:竹叶石膏汤 脉证 病理 白虎加人参汤 主治 方义 气逆欲吐 益气生津 
栀子豉汤主治什么证候?其病因病理和主要脉证如何?被引量:1
《河北中医》1981年第B12期22-23,共2页
答:原文231条:“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忄农),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78条:“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忄农),栀子豉汤主之;……。”79条:“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
关键词:栀子豉汤 病因病理 主治 证候 脉证 虚烦不得眠 但头汗出 热郁胸膈 
试述阳明腑实重证的主要脉证、病理,治法。并说明大承气汤的煎法、服法及注意事项。
《河北中医》1981年第B12期23-23,共1页
答:阳明腑实重证的主要脉证:除身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外,还表现日晡所潮热,手足濈然汗出,其身必重,反不能食,短气而喘,绕脐痛,腹满痛,腹满不减,减不足言,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或大便乍难乍易,烦燥,心中懊(忄农)而烦,
关键词:阳明腑实 大承气汤 脉证 重证 病理 治法 煎法 服法 
大结胸证和阳明腑实重证在病理、脉证及治法上有何异同?
《河北中医》1981年第B12期24-25,共2页
答:(一)相同点 1.病理上:大结胸证和阳明腑实证均为邪热内陷于里,与有形之物相结之证。 2.脉证上:二者均有不大便五六日,日晡潮热,腹满痛,烦躁,心中懊(忄农),舌上燥而渴,脉沉实有力。 3.治法上:均需泻热荡实,方药中都有大黄、...
关键词:阳明腑实证 大结胸证 病理 脉证 重证 治法 异同 病变部位 
阳明发黄是怎样形成的?分别试述阳明发黄三证的主要脉证及治法。
《河北中医》1981年第B12期25-25,共1页
答:阳明发黄的形成:据原文204条:“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忄农)者,身必发黄。”阳明病无汗则热不得外越,小便不利则湿不得下泄,热与湿相合,湿热郁蒸,阻滞胆液不循常道,溢于肌肤而发黄。阳明发黄三证的主要脉证及治法如下:...
关键词:阳明发黄 脉证 治法 小便不利 湿热郁蒸 但头汗出 阳明病 无汗 
少阳半表半里证的主要脉证和病理是什么?如何治疗?
《河北中医》1981年第B12期26-26,共1页
答:少阳半表半里证的主要脉证有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细。少阳主证除口苦、咽干、目眩提纲三证外,因少阳介于太阳、阳明之间,邪在半表半里,正邪分争,相持不下,正胜则热、邪胜则寒,故还有...
关键词:半表半里证 少阳经 脉证 胸胁苦满 病理 治疗 肝胆之气 口苦 
何谓太少两感?太少两感的主要脉证是什么?如何治疗?
《河北中医》1981年第B12期34-35,共2页
答:太少两感是指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的两经同时受邪,同时发病。太少两感的证治,原文301和302条指出:“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关键词:脉证 治疗 同时发病 少阴病 
试述少阴急下三证的病理,主要脉证及急下的意义。
《河北中医》1981年第B12期35-35,共1页
答:(一)少阴热化津伤燥结证。原文330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本证病理为少阴热化,灼伤肾阴,邪热复传阳明,化燥成实。其主要脉证除津燥耶结的腑实证外尚有口燥咽干,舌红苔焦燥,脉细数。 (二)少...
关键词:少阴病 病理 脉证 大承气汤 热结旁流证 脉细数 口干燥 原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