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法

作品数:734被引量:983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傅延龄张林宋佳何庆勇张思超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经典名方射干麻黄汤的关键信息考证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5年第6期180-188,共9页罗成 叶远航 宁博 王飞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C2003104)。
射干麻黄汤收录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是治疗哮喘的经典名方。该文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射干麻黄汤的方剂源流、组成、基原、炮制、剂量、煎服法、功效与应用等关键信息进行考证分析。经考证,射干麻黄汤始载于《金匮要略》...
关键词:经典名方 射干麻黄汤 方剂源流 基原 炮制 煎服法 功效 临床应用 
人参养荣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交替服法治疗脓疱型痤疮思路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5年第4期152-155,共4页何诗雅 林芳 
浙江中医药大学科研专项(编号:2023FSYYZY78)。
在临床上,痤疮属难治皮肤病之一,治疗周期长、见效慢、易反复发作。痤疮往往青春期多见,与作息、饮食、感染、精神、内分泌、遗传、免疫等因素相关,轻者可自愈,严重者影响美观,往往给患者生理、心理和经济上带来极大的负担。现如今,治...
关键词:人参养荣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攻补交施 痤疮 虚证 
《伤寒论》中药煎服法辨证观探析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231-236,共6页梁鉴 梁伟 薛姗 宋吉美 朱俊霞 郭祺 朱章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2174284)。
中药的煎服法直接影响药物疗效,是临床增效减毒的关键。《伤寒论》作为方书之祖,书中记载了详细且独到的煎服法。该文对《伤寒论》的相同药物不同煎煮法、去滓再煎法、煎煮丸药法及其药物的服药量、服药时机、调护法进行归纳梳理,并探...
关键词:《伤寒论》 中药煎服法 服药量 调护法 同药异治 药证合参 峻药缓行 
序贯服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辽宁中医杂志》2025年第1期98-102,共5页刘峰 刘星 吕炳鑫 王毅盟 李继光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类科学研究课题计划项目(2023239);廊坊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22013123)。
目的探讨中药常规服法与序贯服法对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在临床效果上的差异。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整方组和序贯组,对照组80例,整方组和序贯组各40例,维持现有的化药治疗方式不变,...
关键词: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 气虚血瘀证 序贯服法 
经典名方左归饮的历史沿革与关键信息考证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4年第20期160-168,共9页冀迅 孙晓霞 时洋凯 魏凯峰 刘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3]85号);杨进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苏中医科教[2021]7号);杨进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5号);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230449)。
左归饮出自明代张介宾所著《景岳全书》,于2023年被收录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该研究遵循《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对古今文献中左归饮的方名源流、配伍组成、药物的基原、炮制、剂量、煎煮法、功效主治等关键信息...
关键词:经典名方 左归饮 功效主治 煎服法 文献考证 基原 肾阴虚 临床应用 
李凤珍主任医师壮医治疗系统性硬化症验案举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年第20期76-78,共3页吴宗豪 魏雪婷 许正君 李凤珍 
壮医药治疗风湿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李凤珍主任医师从事壮医药发掘整理、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治疗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硬化症等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强调“毒虚致病”,重视壮药内服与外治相结合,临床效...
关键词:能坚 系统性硬化症 壮药内服法 壮医外治法 李凤珍 
百合地黄汤本源考证及临床心得
《中医药学报》2024年第6期89-92,共4页李一翔 何庆勇 李敏 李尚瑾 宋昕宾 刘锦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I2021A00101)。
百合地黄汤出自《金匮要略》,是医圣仲景诊治百合病的常用方剂。何庆勇教授临床运用百合地黄汤的关键有四:一是经方百合的入药品种应为食用百合,而不用卷丹;二是要重视百合地黄汤的主证,口干或口苦,小便黄赤,脉数;三是要注重古方原剂量...
关键词:百合地黄汤 食用百合 剂量 经方方证 煎服法 
古代经典名方中方药剂量折算原则考证被引量:19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4年第10期196-202,共7页张林 唐若水 宋佳 张华敏 傅延龄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I2021A0370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BTQ026);北京市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任应秋“階墀”基金研究专项(2023-RYQJC-017)。
由于各历史时期度量衡制度及中医临床方药用量的差异,导致了历代方药剂量与折算标准的不同,因此在对经典名方中方药剂量进行折算时,应当遵守传承精华、古为今用、古今衔接、凝聚共识的原则,并首先依据历代度量衡制度对方药剂量作出折算...
关键词:经典名方 方药剂量 煎服法 考证 折算原则 中医药 度量衡 
中医古籍中驻颜处方的内服法及用药规律探析
《湖南中医杂志》2024年第4期32-37,共6页万玉凯 杨羽静 邱俊琛 黄云城 秦冬杰 张志辉 刘洋 王颖仪 老膺荣 徐福平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21B1212100007);广东省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3A03J0736);广东省中医院颜德馨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中医二院[2014]89号-6)。
目的:探讨中医古籍中驻颜处方的内服法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智库·数字图书馆中具有驻颜功效的中医古籍处方,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对筛选出的方剂剂型、辅料、送服介质、送服温度等进行频次统计,归纳总结用药规律。结...
关键词:驻颜处方 中医古籍 数据挖掘 内服法 用药规律 
中药煎服法对药物气味影响探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4年第4期694-696,共3页杨乐乐 黄韵 傅元谋 沈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973743);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2022YFS0381)。
文章首先论述了对药物气味的认识,然后选取《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条辨》中经典条文和王孟英、张锡纯及傅元谋验案中的煎服法,探析中药煎服法对药物气味的影响,提出中药煎服法应以病机为指导,急煎重在用气,久煎重在用味。认为...
关键词:中药煎服法 药物气味 病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