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证

作品数:416被引量:790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张友堂傅文录王强蒋健张华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河南中医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沉潜水滀”探讨《伤寒杂病论》水病脉证
《河南中医》2023年第9期1302-1306,共5页卢宣君 郝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0年度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项目(GZY-KJS-2020-037)。
水邪即病理之水,一源而四歧,包括“水、湿、痰、饮”。水病即水邪致病,为停蓄之水所引发的疾病,包括结胸、湿痹、痰饮、水气。水病脉多沉,“寸脉浮,关脉沉”为结胸的主要脉象;湿痹里湿偏盛,脉多沉细;痰饮病虽多见弦脉,但若脾阳虚,脉气...
关键词:水病 沉脉 脉沉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从痰饮病证治探仲景顾护脾胃思想被引量:3
《河南中医》2022年第6期811-814,共4页黄震洲 钱占红 任存霞 荣宝山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LH08033);内蒙古卫生健康委员会课题项目(202201488,202202133);呼和浩特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社—1—1);内蒙古医科大学教学改革课题项目(NYJXGG2019042);内蒙古医科大学教育工会2020年重点课题项目(NYGHDYKJ202005)。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认为,痰饮病病机为脾阳不足,运化失司,水液代谢障碍,致水液停聚,生成痰饮;痰饮又作为新的致病因素,引起悬饮、溢饮、支饮。治疗原则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常用甘草、大枣、蜂蜜等甘温之品补脾护脾,...
关键词:痰饮病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 证治 脾胃 张仲景 
从脉象论木防己汤证之虚实被引量:1
《河南中医》2021年第8期1135-1137,共3页牛苗苗 李建朋 张效科 
对于《金匮要略》木防己汤证中的虚实,各医家或从胃中论,或从痰饮论,或从病位深浅论,或从邪正盛衰论。张仲景重视脉法,常以脉证诊断疾病,判断预后,指导临床用药。木防己汤证中的虚实当指脉象而言,以脉之变化判断支饮之预后。“虚者即愈...
关键词:木防己汤证 虚实 脉象 支饮 脉证合参 《金匮要略》 张仲景 
《脉学指南》的脉学特色
《河南中医》2018年第5期672-675,共4页张建伟 王小荣 李天鹏 张鸿彬 段淑文 刘艳霞 
卢敬之《脉学指南》引用《黄帝内经》和《难经》中脉诊的相关论述,对脉诊的形成原理做了详细的论述,并在深入阐释五运六气内在机理的同时,强调了人身秉天地之气而生,亦受天地之气变化的影响,临证察脉当天地人同参,才能明晰脉象变化的内...
关键词:《脉学指南》 五运六气 脉象分类 脉证相应 
论《伤寒论》脉诊被引量:3
《河南中医》2018年第2期167-170,共4页钟慧 
脉见大、浮、数、动、滑,为阳脉,而脉见沉、涩、弱、弦、微,为阴脉,阳主生,阴主死。阴病见阳脉提示阴气虽盛,但阳气来复,故曰生;阳病见阴脉提示阳浮而阴气内盛,故曰死。故从脉诊中来区别阴阳,综合全身证候以进行辨证,了解阴阳的消长,可...
关键词:《伤寒论》 脉理 阴阳观 正邪观 整体观 胃气观 营卫观 升降观 脉证合参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常变”思维临床应用
《河南中医》2017年第10期1692-1694,共3页孙鸿昌 蔡超产 陈晓辉 
河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博士基金项目(编号:BSJJ2011-23)
常变辨证思维,核心理念是"知常达变"。病机的稳定性为"常",病机的非常规性为"变"。仲景既有"浮则为风"之说,又有"浮则为虚"之论,"浮则为风"为浮脉主病之常理,"浮则为虚"为浮脉主病之变法应用,切脉诊病要有"常变"观念,关键在于具体问题...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 “常变” “知常达变” “脉证合参” 张仲景 
柴胡桂枝干姜汤被引量:2
《河南中医》2017年第6期985-985,共1页王三虎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笔者在"结胸病是恶性肿瘤的胸腹部转移"这个前提下看,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是伤寒本证,中是兼证,下是先讲癌症。所以从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一开始的128条"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
关键词:柴胡桂枝干姜汤 太阳病 腹部转移 恶性肿瘤 热入血室 桂枝汤证 伤寒论 脉证 
《伤寒杂病论》“病脉证并治”诊疗思维模式临床应用被引量:9
《河南中医》2017年第6期940-942,共3页孙鸿昌 张晓艳 蔡超产 陈晓辉 
河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博士基金项目(编号:BSJJ2011-23)
目前中医收集病理资料的方式依然是望闻问切,形式上与古人相同,但在具体操作上却相差较大。现代中医过分依赖问诊,主要依靠病人陈述,望闻问切结束方开始分析病情;而古代大医却较重视脉诊,参考问诊,脉诊的过程即是诊断辨证的过程,相比之...
关键词:“病脉证并治” 诊疗思维模式 脉象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素圃医案》阴证似阳证辨识被引量:1
《河南中医》2017年第4期582-584,共3页于渐慧 
郑重光认为三阳证的诊治显明易见,而对于亢害危殆的三阴证,在他看来,其似是而非的临床表现决定了诊断是关键的一环。在各类疾病中,阴证似阳证的阴阳病机最不易判断,常常表现出表、里、寒、热、虚、实错杂繁复的特点,向来最易造成误诊误...
关键词:《素圃医案》 阴证似阳证 凭脉不凭证 脉证合参 郑重光 
泽漆汤被引量:5
《河南中医》2017年第4期713-713,共1页王三虎 
泽漆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是水积肺痿,正虚邪实的主方,多见于中晚期肺癌,胸腔积液,胸闷胀满,气急,喘咳身肿,体力不支,舌体胖大,舌质红,脉沉,以泻肺行水,扶助正气为法。正因为张仲景"脉沉者,泽漆汤主之"一条太...
关键词:泽漆汤 正虚邪实 肺痿 中晚期肺癌 身肿 泻肺 咳嗽上气 金匮要略 病脉证 脉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