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体制

作品数:14被引量:26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张卫平鲍旭峰张卫平廖中洪罗飞云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浙江财经学院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金陵法律评论》《学习与探索》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民事纠纷解决方式及《民事诉讼法》的效力被引量:1
《楚天法治》2023年第13期163-165,共3页朱海东 
民事诉讼程序与体系的建构有赖于民事纠纷的解决,民事案件的特殊性决定了民事诉讼程序和制度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在此基础上,民事纠纷之社会性成为民事诉讼程序与制度构建中,必须考量的要素与角度,尽管相对于一般民事纠纷而言,社会性民事...
关键词:民事纠纷 社会性 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体制 
民事纠纷的社会性与民事诉讼程序和制度的构建被引量:14
《学习与探索》2020年第8期67-79,共13页张卫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民事司法智能化设计的理论方案研究”(18ZDA142)。
民事诉讼程序和制度的构建取决于民事纠纷,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民事纠纷的性质和形态。除此之外,民事纠纷的社会性也是民事诉讼程序和制度构建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和视角,尽管相对于一般民事纠纷而言,具有社会性的民事纠纷是一种特殊情形。只...
关键词:民事纠纷 社会性 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体制 职权干预 辩论原则 处分原则 公益诉讼 
德国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读《民事诉讼法与社会意识》有感被引量:1
《民事程序法研究》2017年第2期227-237,共11页任重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事诉讼法与民法衔接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6FXC036)的阶段性成果
一、初衷与局限翻译莱波尔特教授的《民事诉讼法与社会意识》并构思一篇评论性文章的初衷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莱波尔特教授是德国民事诉讼法学名家,其部分学术主张已经成了德国通说,然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对他的了解还十分有限,...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 辩论原则 协同主义 职权探知原则 体制转型 
诉讼体制或模式转型的现实与前景分析被引量:26
《当代法学》2016年第3期3-5,共3页张卫平 
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应该有所发展,实现民事诉讼制度的现代化,是不用质疑的命题。但如何实现发展,如何实现民事诉讼现代化却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且必须回答的问题。笔者一直认为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民事诉讼的现代化必须要解决民事诉讼...
关键词:民事诉讼体制 模式转型 民事诉讼制度 诉讼现代化 传统法制 法制转型 现代法治 纠纷解决 
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第A09期132-133,共2页鲍旭峰 
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理论从整体上看,是以原苏联民事诉讼理论为基础的,在国家干预和职权主义观念指导下形成的,需要对其理论体系加以调整和修正,以更好地指导民事争议解决的诉讼实践。
关键词:民事诉讼 体制 发展 
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第3期311-312,共2页鲍旭峰 
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理论从整体上看,是以原苏联民事诉讼理论为基础的,在国家干预和职权主义观念指导下形成的,需要对其理论体系加以调整和修正,以更好地指导民事争议解决的诉讼实践。
关键词:民事诉讼 体制 发展 
“林中路”:民事诉讼模式·体制论述评——读张卫平《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被引量:2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141-145,共5页徐昕 
民事诉讼模式.体制论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审判方式改革背景下兴起、并持续引起关注的一个法学论题。本文概述了这一理论的发展和现状,对该领域的代表作,特别是《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一书及其作者张卫平先生的学术思...
关键词:民事诉讼体制 转换 学术方法 
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保障机制刍论被引量: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122-127,共6页许少波 
当事人诉讼权利与法院审判权的关系问题,或当事人与裁判者的关系问题是民事诉讼法或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问题。要建立适应现实社会生活条件所需求的新的民事诉讼体制,必须充分尊重和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以当事人诉讼权利为基石,实...
关键词:权利保障机制 当事人 诉讼权利 民事诉讼法学 民事诉讼体制 关系问题 生活条件 现实社会 法院审判 裁判者 审判权 多层次 规则化 中心 
论中国民事证据发现制度的构建——一个比较法视角的思考被引量:6
《金陵法律评论》2004年第2期137-148,共12页廖中洪 
民事证据发现制度作为审前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规范当事人收集证据,以及防止证据突袭和促进当事人和解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中国的民事证据发现制度,无论是在基本模式的选择上,还是在证据发现范围、发现方法和立...
关键词:民事证据 当事人 制裁 处罚措施 审前程序 民事诉讼体制 证据突袭 诉讼成本 立法形式 反证 
论民事诉讼的契约化——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作业被引量:120
《中国法学》2004年第3期73-85,共13页张卫平 
我国民事诉讼体制作为一个当时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产物,必然打下彼时代的痕迹,彼时代的社会特征是利益的非多元性、主体的非独立性。这一社会特征在民事诉讼上的反映是:在民事诉讼中忽视民事纠纷主体的自主性和主导性,突出的是法院的职...
关键词:民事诉讼体制 中国 契约化 民事诉讼法 民事法律主体 民事纠纷 职权干预型诉讼体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