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叫行为

作品数:21被引量:5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范朋飞崔亮伟管振华王玉胜唐荣年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大理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生物学通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Zoological Research》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重点学科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低温对云南盈江北部高黎贡白眉长臂猿鸣叫行为的影响
《四川动物》2023年第4期400-406,共7页朱永亮 周佳 李金发 杨国韬 张利祥 李彭 崔亮伟 管振华 
云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面上项目(202101AT070165);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YNWR-CYJS-2018-052)。
2017年12月—2018年11月,首次对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北部7个高黎贡白眉长臂猿Hoolock tianxing家庭和2只独猿开展了连续1年的鸣声监测。共记录352次鸣叫,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平均鸣叫起始时间在日出后117.97 min±67.1 min(n=...
关键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 鸣叫行为 日最低温度 配对状态 盈江县 
海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无尾两栖类鸣声多样性:基于自动录音技术被引量:4
《生物多样性》2023年第1期97-106,共10页金彦君 赵龙辉 覃远玉 汪继超 
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生物声学监测项目;海南省博士后研究项目(RC2100004064);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RC175)。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属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其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两栖类生存,但该区域的无尾两栖类多样性情况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新兴的生物声学方法,调查该地区无尾两栖动物的多样性,并了解蛙类鸣叫与环境的关系。我...
关键词:无尾两栖类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鸣叫行为 生境 降雨 
科学家倾听企鹅的呼唤
《江西饲料》2017年第5期45-45,共1页
近日,刊登于《科学报告》的一篇论文描述了巴布亚企鹅在海洋的鸣叫行为及这些叫声的功能。这种行为被动物摄像机记录下来。巴布亚企鹅生活在次南极岛屿和南极洲地区,习惯群体捕猎,主要以磷虾和鱼类为食。然而,研究人员很难接近企鹅...
关键词:企鹅 科学家 鸣叫行为 研究人员 南极洲 觅食行为 繁殖季节 乔治王岛 
云南高黎贡山赧亢东白眉长臂猿的鸣叫及其行为被引量:1
《西部林业科学》2016年第2期129-134,共6页吴建普 周伟 李明会 
西南林业大学重点基金项目(200608Z);云南省林业厅项目(2009001)资助;云南省重点学科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建设项目(XKZ200904)支持
为探讨东白眉长臂猿的鸣叫功能,于2007年春、秋季和2008年春季对分布在高黎贡山赧亢的1♀1♂(成体)1幼的家群和独猿(1♀,成体)跟踪观察,记录其鸣叫频次及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家群年间鸣叫时间和频次差异性显著(p=0.05)。三个季节比较,以...
关键词:东白眉长臂猿 鸣叫行为 鸣叫频次 持续时间 高黎贡山 
黑颈鹤鸣叫行为及声谱特征分析被引量:1
《Zoological Research》2014年第S01期167-180,共14页孔德军 钟兴耀 张金国 赵锡森 杨晓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1725);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2FB186);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
2009年11月—2010年3月和2010年6—7月分别对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种群和北京动物园的笼养个体进行了鸣叫行为和声谱特征分析。共记录到黑颈鹤的6种短鸣叫,包括通讯鸣叫、起飞鸣叫、报警鸣...
关键词:黑颈鹤 鸟鸣 鸣叫行为 声谱特征 
长臂猿的鸣叫行为研究进展被引量:2
《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第21期8918-8919,8922,共3页彭超 李奇 宋晴川 
长臂猿(Hylobetidae)是现生猿类中体型最小的类群,现主要生活在东南亚热带、亚热带森林中,由于栖息地被破坏,长臂猿的数量急剧减少。对长臂猿的鸣叫行为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长臂猿鸣叫的时间、结构和声谱特征以及鸣叫的主要功能...
关键词:长臂猿 鸣叫行为 研究进展 
长臂猿的鸣叫行为
《林业建设》2012年第5期51-55,共5页孙国政 张凤成 王志胜 
长臂猿的种群数量与分布调查主要基于对其鸣叫行为的监听,本文着重从长臂猿鸣叫的特征、鸣叫功能和进化机制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长臂猿鸣叫行为的研究进展,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长臂猿的鸣叫行为,也为通过鸣叫调查长臂猿种群数量和分布...
关键词:长臂猿 鸣叫 鸣叫功能 进化机制 
云南高黎贡山大塘东部白眉长臂猿鸣叫行为被引量:7
《四川动物》2011年第6期856-860,共5页张岛 袁胜东 崔亮伟 范朋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60424);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09ZC124M);云南省重点学科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XKZ200904);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支持
通过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监测高黎贡山大塘的3群东部白眉长臂猿的鸣叫行为,收集了10个月(200d)的数据,发现东部白眉长臂猿的鸣叫行为主要发生在黎明后4h内;平均每次鸣叫持续14min59s,不同群体间鸣叫持续时间不同。天气情况影响东部白...
关键词:东部白眉长臂猿 鸣叫行为 鸣叫时间 种群调查 
雄激素对无尾两栖类鸣叫行为的调控及机制被引量:1
《四川动物》2010年第5期647-651,共5页王玉胜 丁利 崔建国 唐业忠 余晓东 
鸣叫行为是无尾两栖类常见的行为,对其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没有一致的证据,但研究结果暗示了很多无尾两栖类动物的广告和攻击鸣叫行为与其体内雄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已有的研究表明,雄激素对无尾类发声器官的肌肉以及运动...
关键词:无尾两栖类 雄激素 精氨酸加压素 广告鸣叫 释放鸣叫 系统发育 
无尾两栖类鸣叫行为的生物学意义被引量:9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50-53,共4页熊洪林 田璧瑞 陈嶙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09年度院级科研项目资助(QNSY0919:荔波茂兰泽陆蛙物种保护研究)
绝大多数无尾两栖类具有声带,雄性个体还具有起共鸣作用的声囊。无尾两栖类的鸣叫行为在种间识别,召唤、集群和防御,占区、炫耀和求偶,性别识别,雌雄鉴别以及物种鉴别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由于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要大力保护无...
关键词:无尾两栖类 鸣叫行为 生物学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