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悖论

作品数:12被引量: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国恩杨永明胡群慧帅彦张赟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平顶山学院重庆大学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牡丹江大学学报》《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乡土世界上叛逆者的命运悖论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4年第9期21-22,49,共3页种永斌 
本文通过当代著名小说家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中主要人物的人生轨迹,透析各类人物在各自的生存环境中的悲欢离合,既反映了中国现当代的乡土文学自从鲁迅以来就十分关注人物命运的基本主题,同时也体现陈忠实的文学创作回归人性探讨和...
关键词:反叛 维护 交织 浮沉人生 
天使与魔鬼共舞——《俄狄浦斯王》中的命运悖论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12-114,共3页钱进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之作。作品讲述了俄狄浦斯如何应验"神示"弑父娶母的的人生惨剧,而这场惨剧的整个演变过程都无法用现实的伦理道德和生活的逻辑来解释。俄狄浦斯融高尚与卑鄙、正义与邪恶、聪明与愚蠢为一身,他一半是...
关键词:希腊悲剧 《俄狄浦斯王》 命运悲剧 
信与疑的双重困境:《麦克白》中的命运悖论被引量:2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第6期50-53,共4页李永毅 
《麦克白》中的命运因素不能简单地视为暗喻或象征。它们不仅构成了该剧的结构框架,而且麦克白败亡的原因除了伦理因素外,主要就在于他对待命运信疑参半的态度。通过麦克白的命运悖论,莎士比亚探索了一颗敏感却不完美的灵魂在一个远非...
关键词:麦克白 莎士比亚 命运 
命运悖论:神秘罗幕下的人生探询——张洁小说《知在》解读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16-18,共3页徐燕 
张洁的长篇小说《知在》以一幅神秘的晋画为中心,跨越时空的阻隔,牵扯出由晋代到现代、由中国到大洋彼岸的诸多人物的命运纹理。在这部类神话的小说中,作者力图指认出在由科学和理性所坚持的可以解说的规律、因果关系的背后,存在着一种...
关键词:命运 悖论 神秘 探询 
启蒙神话、命运悖论与现代知识分子的遭遇——关于《伤逝》与《寒夜》的笔谈——互文与知识分子两性关系逆转的文化进程被引量:1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24-25,共2页陈国恩 胡群慧 
《伤逝》与《寒夜》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知识分子问题的双璧。鲁迅和巴金在作品中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遭遇、命运的描写和思考,达到了各自时代的高度。有意思的是,这两个作品所涉及的知识分子问题具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而且揭...
关键词:《伤逝》 《寒夜》 启蒙神话 命运悖论 现代知识分子 遭遇 
启蒙神话、命运悖论与现代知识分子的遭遇——关于《伤逝》与《寒夜》的笔谈——现实生活的情感投影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25-26,共2页张赟 陈国恩 
鲁迅和巴金在创作《伤逝》和《寒夜》的时候都处在尽情享受幸福甜蜜的爱情婚姻时期。这是这两篇小说共同的创作主体背景。二者又都控诉了黑暗腐朽的旧社会,并刻画了挣扎在丑恶社会中的知识分子的悲惨遭遇。无论是子君,还是汪文宣,都...
关键词:现代知识分子 现实生活 《寒夜》 《伤逝》 神话 投影 情感 悖论 
启蒙神话、命运悖论与现代知识分子的遭遇——关于《伤逝》与《寒夜》的笔谈——女性解放的社会怪圈被引量:1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26-27,共2页杨永明 陈国恩 
《伤逝》和《寒夜》中包孕着如火的热情和深沉博大的人道主义关怀,都体现了对丰富复杂的社会文化内涵的睿智审视。在对人性的细致开掘中展示出对女性解放道路的深刻思索。
关键词:社会文化内涵 女性解放 《寒夜》 《伤逝》 现代知识分子 神话 怪圈 悖论 
启蒙神话、命运悖论与现代知识分子的遭遇——关于《伤逝》与《寒夜》的笔谈被引量:2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27-28,共2页陈国恩 胡群慧 张赟 杨永明 俞春玲 徐茜 帅彦 刘慧 胡朝雯 
《伤逝》与《寒夜》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知识分子问题的双璧。鲁迅和巴金在作品中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遭遇、命运的描写和思考,达到了各自时代的高度。有意思的是,这两个作品所涉及的知识分子问题具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而且揭示...
关键词:现代知识分子 《寒夜》 《伤逝》 理想 神话 断裂 悖论 知识分子家庭 
启蒙神话、命运悖论与现代知识分子的遭遇——关于《伤逝》与《寒夜》的笔谈——相同的悲剧主题,不同的生命感受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28-29,共2页徐茜 陈国恩 
《伤逝》与《寒夜》具有共同的悲剧性主题:个体在困境中选择救出自己而致使了他人的毁灭。在《伤逝》中涓生抛弃了变得怯弱的子君,在《寒夜》中曾树生离开了病重无能的汪文宣。在相同的主题背后隐含了作者不同的生命感受。
关键词:《寒夜》 《伤逝》 悲剧主题 生命感受 现代知识分子 神话 悖论 悲剧性主题 
启蒙神话、命运悖论与现代知识分子的遭遇——关于《伤逝》与《寒夜》的笔谈——从《伤逝》到《寒夜》——启蒙神话的反思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29-30,共2页帅彦 陈国恩 
20世纪初,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社会转型,新一代的知识精英把思想启蒙作为他们的主要使命,仿佛只要将西方文化精神植入中国老态龙钟的机体,中国便会重新焕发出青春的颜色。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国知识分子精心编织了一个有关中国命运的...
关键词:《寒夜》 《伤逝》 现代知识分子 神话 中国知识分子 悖论 思想启蒙 女性解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