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婆罗多

作品数:210被引量:12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和建伟侯传文陈明李建欣黄宝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安徽科技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岛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世界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摩诃婆罗多》开篇叙事的框架结构及其仪式起源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7期154-154,共1页刘潋 
印度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的开篇部分运用了框架式多重嵌插结构,其情节屡屡中断。通过提取以镇群蛇祭为核心的开篇章节内容模块,可发现其框架叙事结构呈现为递归式同心对称结构。这一结构将众多文本融入了更为宏大的、具有象征性意义的...
关键词:框架结构 象征性意义 《摩诃婆罗多》 仪式化 对称结构 内容模块 框架式 开篇章节 
《摩诃婆罗多》开篇叙事的框架结构及其仪式起源
《外国文学评论》2024年第1期172-195,共24页刘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摩诃婆罗多》叙事结构研究”(21FWWB010)的阶成果。
印度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开篇部分的框架叙事结构呈现为递归式同心对称结构,这是印度文学中框架叙事的初期结构形态,在同属雅利安人文化传统的阿维斯塔颂歌中也能够看见。印度吠陀祭祀文化的发展催生了以同心对称结构为基础的框架故事...
关键词:《摩诃婆罗多》 框架叙事 同心对称结构 仪式 
环喜马拉雅地区英雄史诗主题比较研究——以《格萨尔》《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为中心被引量:1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100-105,共6页仁欠卓玛 
英雄史诗作为表现全民族“原始民族精神”的文学体裁,其主题具有“和而不同”的特征。环喜马拉雅地区流传的《格萨尔》《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在展示本民族觉醒时期的集体意识形态和英雄事迹的同时,表达了不同文化类型孕育的史诗...
关键词:环喜马拉雅地区 英雄史诗 主题 
荷马史诗与《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的文化比较
《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35期135-135,共1页程谷雨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本文通过对荷马史诗与《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的分析,来概述二者的文化异同.
关键词:荷马史诗 《罗摩衍那》 《摩诃婆罗多》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反战观
《文学教育》2019年第25期52-53,共2页侯建芳 
史诗均写战争,《摩诃婆罗多》作为史上已有写本的最长史诗也不例外.本文从史诗的布局、结构和结局三个维度对史诗的战争观加以探讨,再经由与荷马史诗、中国汉族边塞诗歌的对比中发现:东方文学中对战争的人道主义关怀与西方文学中对抗争...
关键词:《摩诃婆罗多》 和谐 梵我合一 反战 
环喜马拉雅史诗比较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以《格萨尔》《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为中心被引量:2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79-83,共5页多布旦 仁欠卓玛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藏族史诗与印度史诗比较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4BWW020
藏族史诗《格萨尔》、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是喜马拉雅文化圈中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承载了印度和中国藏民族古代宗教、历史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随着比较文学理论在我国的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学者开启了印...
关键词:环喜马拉雅 《格萨尔》 《罗摩衍那》 《摩诃婆罗多》 现状 问题 
东方学视野中的合理的利己主义思想研究——以《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与荷马史诗的文本间性研究为例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105-119,共15页苏永旭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年度一般项目"比较文学视野中的<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与荷马史诗研究"(13BWW059)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代表了东方学视野下的合理的利己主义思想的源头。《怎么办?》中的合理的利己主义仅是解决了婚姻中的三角关系的矛盾,《罗摩衍那》中的合理的利己主义则在政治层面上达成了罗摩兄弟王位之争的和平解决,其意义和价...
关键词:东方学 合理的利己主义 印度两大史诗 荷马史诗 文本间性 
《摩诃婆罗多·沙恭达罗传》与梵剧《沙恭达罗》叙事比较被引量:1
《北方文学(中)》2018年第5期88-88,90,共2页辛芳哲 
从叙事结构、叙事侧重、叙事手法三个方面进行叙事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沙恭达罗故事日臻完善成熟,人物形象的塑造逐渐具有人性化色彩。沙恭达罗故事流变发展的过程证明,印度文学是逐渐细化与发展的,其社会功用逐渐丧失的同时,艺术欣赏上...
关键词:摩诃婆罗多 沙恭达罗 叙事比较 
《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与荷马史诗中的诅咒间性问题被引量: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102-114,共13页苏永旭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年度一般项目"比较文学视野中的<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与荷马史诗研究"(13BWW059)阶段性成果
诅咒既是一种人文现象,又是一种艺术手法。诅咒作为一种人文现象和反制利器在印度两大史诗和荷马史诗中具有很强的主体间性,即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学术关联性。就其互文性或家族相似性而言,其主旨在于充分伸张社会正义和审美正义;就其...
关键词:《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荷马史诗 诅咒间性 
中国式审美的特质
《视野》2017年第24期19-19,共1页刘传铭 
汉字的基因注定了汉语言文学的诗性特质,绘画,书法,概无例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精简文字,既是说明,又是会意。一如沙场征战时的以少胜多,不战屈人。这与西方语境大相径庭。希腊的《伊利亚特》《奥特赛》都是鸿篇巨制,情节复杂,故事...
关键词:特质 中国式 《摩诃婆罗多》 审美 《伊利亚特》 《罗摩衍那》 汉语言文学 古印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