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冰期以来

作品数:105被引量:895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翦知湣杨楚鹏宋友桂刘耕年邹建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气候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生物硅记录的孟加拉湾东南部末次冰期以来的古生产力变化被引量:1
《地学前缘》2022年第4期136-143,共8页张兰兰 邱卓雅 向荣 杨艺萍 陈木宏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GML2019ZD02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6056,42176080,41576044)。
基于生物硅含量变化,结合碳酸钙和硅质生物放射虫数据,本文揭示了孟加拉湾东南部末次冰期以来的生产力演变规律及其气候响应。研究区域的古生产力演化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生产力相对低的末次冰期(56~18 ka)、生产力呈阶段性增加的末次冰...
关键词:生物硅 古生产力 末次冰期 千年尺度气候事件 印度洋东北部 
漓江流域末次冰期以来气候环境变化研究进展
《地质论评》2021年第2期489-503,共15页殷建军 汪智军 唐伟 蓝高勇 李建鸿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9YFC0507501-01);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2020006);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20GXNSFAA159066,2017GXNSFFA198006,2018GXNSFBA050004);广西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项目(编号:2018-242-Z01);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DD20190672)的成果。
为更好地认识漓江流域过去气候环境变化,更好服务于漓江流域未来气候环境预测、生态环境建设及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漓江流域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综述。总结了年代学、现代过程研究、古气候环境重建和古人...
关键词:气候变化 环境演变 古人类演化 末次冰期 漓江流域 
靖边黄土剖面记录的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被引量:10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9年第3期162-170,共9页王攀 张培新 杨振京 石迎春 宋超 郭娇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靖边地区次生黄土研究与极端气候识别”(SK201310);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表土孢粉研究及数据库建设”(YYWF201627);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大项目“中国气候变化黄土沉积记录研究”(12120113005900)
靖边黄土剖面位于黄土-沙漠的过渡区,能更加敏感地记录第四纪东亚季风气候变化。对位于靖边县南15km的三道沟黄土剖面(0~7.2m)进行年代学、磁化率、粒度、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粒度数据显示靖边黄土剖面沉积物以粉砂为主,占比高达80%以上;...
关键词:磁化率 粒度 元素 气候变化 靖边黄土 
中亚昭苏黄土剖面粒度记录的末次冰期以来气候变化历史被引量:26
《沉积学报》2011年第6期1170-1179,共10页李传想 宋友桂 千琳勃 王乐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172166;4097223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编号:2010CB833406)资助
对处于西风区的中亚昭苏黄土进行了粒度分析,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历史。粒度分析表明,昭苏黄土粉砂粒级含量最高,平均含量接近78%,黏土粒级次之,砂粒含量最低,具有典型的风尘堆积特征。剖面粒径>63μm含量变化能与格陵兰...
关键词:昭苏剖面 黄土粒度 末次冰期 中亚 气候变化 
末次冰期以来格尔木河填充-切割及驱动机制初探被引量:26
《第四纪研究》2011年第2期347-359,共13页陈艺鑫 李英奎 张跃 张梅 张敬春 易朝路 刘耕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40571014和4097100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kt(973项目)(批准号:2005CB422001)资助
格尔木河水系是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一个较大的内陆水系,它发源于东昆仑山主脊,由南向北流经于昆仑山间,最终流入柴达木盆地中的达布逊盐湖。格尔木河水系河谷地貌和沉积,尤其是晚第四纪以来发育的阶地系列是本区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信...
关键词:青藏高原 格尔木河水系 河流阶地 气候变化 构造运动 填充-切割 
黄土高原南部末次冰期以来沙尘气溶胶的气候效应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9年第2期172-182,共11页穆燕 秦小光 殷志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472094和40772212
沙尘气溶胶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自然气溶胶类型之一,也是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成分。沙尘天气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对气候变化也存在显著作用。近年来,沙尘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但人们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
关键词:末次冰期 沙尘气溶胶 光学特性 辐射强迫 气候效应 
冲绳海槽末次冰期以来千年尺度古海洋演化的沉积记录被引量:2
《海洋科学集刊》2006年第1期16-28,共13页李铁刚 陈金霞 张德玉 刘振夏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220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0411014号。
关键词:冲绳海槽 海洋演化 末次冰期 千年尺度 沉积记录 格陵兰冰芯 浮游有孔虫 气候波动 孢粉记录 气候突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末次冰期以来气候变化规律被引量:27
《干旱区地理》2004年第2期161-165,共5页陈一萌 陈发虎 陈兴盛 杨丽萍 
教育部重点项目 (99113 )
以临夏塬堡末次冰期中晚期黄土剖面为基础 ,选用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末次冰期以来同期异相或同期同相的气候记录与研究剖面进行对比分析后表明 :位于西风气流控制的新疆地区全新世气候总体表现为偏干偏冷 ,晚期较为温暖的特点 ,其气候波...
关键词:干旱 半干旱 气候变化 末次冰期 中国 
南海南部末次冰期以来的孢粉记录及其气候意义被引量:31
《第四纪研究》1999年第6期526-535,共10页李逊 孙湘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732060;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KZ951-A1-402-402-05-03
本文通过分析南海南部17964柱状样的孢粉记录,重建了该地区26000aB.P.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历史。南海南部末次盛冰期时高山雨林的范围可能是现在的2~3倍,表明气温明显下降;从末次盛冰期到冰消期,巽他陆架一直为...
关键词:孢粉 深海钻孔 环境演变 南海 古气候 未次冰期 
中国东部季风区末次冰期以来古气候模拟被引量:13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年第3期260-266,共7页宋友桂 于世永 朱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大学现代分析测试中心基金
通过对我国东部季风区现代表土样品孢粉组合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孢粉组合与一月、七月气温和年降水量的转换函数,进而建立了本区末次冰期以来的孢粉-气候数据库,模拟了末次冰期盛冰期、消冰期、全新世前北方期-北...
关键词:中国东部 季风区 末次冰期 古气候 模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