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冰期

作品数:469被引量:3007H指数:2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崔之久张威翦知湣李铁刚陈发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3万年以来日本海西部沉积物砷演化及其古环境意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方良璁 邹建军 豆汝席 王庆超 朱爱美 Gorbarenko Sergey Vasilenko Yuriy Bosin Aleksandr 石学法 
“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科技合作项目“中俄西北太平洋环境变化及碳汇效应合作”(GHKJ202400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第四纪典型暖期北极气候变化及其对东亚环境的影响”(2023YFF08046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日本海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古环境与古气候演化研究”(41420104005)。
砷(As)作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但其作为示踪海洋沉积物氧化还原条件代用指标的可靠性仍然存在争议。日本海是西北太平洋海槛发育程度最高的边缘海之一,末次冰期以来其氧化还原条件发生了剧烈变化,是理解沉积物As演化...
关键词:沉积物砷 氧化还原 古环境 末次冰期 日本海 
猛犸象致命鼻炎
《环球科学》2025年第2期14-14,共1页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时飘浮在猛犸草原上空的花粉云可能是导致猛犸象灭绝的罪魁祸首。科学家指出,当时全球变暖,植被疯狂生长,释放出大量花粉,这些花粉引起了猛犸象的过敏反应,影响了它扪的嗅觉,使猛犸象无法正常交流。科研人员认...
关键词:科研人员 全球变暖 繁殖季节 猛犸象 末次冰期 过敏反应 种群数量 罪魁祸首 
末次冰期鄱阳湖南部厚田沙山物质来源
《中国沙漠》2024年第6期342-351,共10页蔚静静 许德如 杜丁丁 李志文 陈留勤 
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YC2023-S551);江西省社科基金“十四五”(2021年)地区项目(21DQ45)。
鄱阳湖周生态环境与土地沙化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确定主要沙源及其迁移路线对风沙治理意义重大。鄱阳湖东北部的相关研究已相继展开,但南部地区研究尚不完善,尤其是末次冰期时南部沙山是远源搬运还是近源堆积的问题尚...
关键词:沙山 锆石U-PB测年 物源示踪 鄱阳湖南部 
西藏林芝黄土记录的末次冰期粉尘活动与西风-季风变化
《第四纪研究》2024年第6期1688-1699,共12页韩一筱 宋友桂 程良清 张明玉 兰敏文 
科技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批准号:2019QZKK0101);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23-JC-QN-0353)共同资助。
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风成黄土是研究区域粉尘堆积过程及西风与季风协同演化的重要载体。本研究对雅江中游林芝地区900 cm的末次冰期黄土剖面进行了粒度分析,采用参数化粒度端元分析分离出对气候变化和粉尘活动响应敏感的粒级组分,重建了末...
关键词:雅鲁藏布江 黄土 西风 印度冬季风 粉尘活动 
末次冰期的古人类精通“幸存之道”
《世界科学》2024年第12期26-26,共1页姚人杰(编译) 
2024年10月发表在《多样性》(Diversity)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古人类似乎已经适应了末次冰期,具体方式与狼和熊适应冰期的方式相似。这一结论挑战了存在已久的、关于我们的祖先在这一次的冰期中如何生存和在哪里生存的理论。
关键词:末次冰期 古人类 多样性 
130 ka以来南北半球冰量数据报告与初步分析
《地球环境学报》2024年第6期808-817,共10页张倩文 赵家驹 
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LSKJ202203300)。
两极冰盖在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当今全球变暖背景下两极冰盖的快速消融势必会引起一系列的气候环境效应。然而,目前末次间冰期以来南北半球冰量变化的综合对比研究工作较为欠缺。鉴于此,在崂山实验室“穿越地球时空的亚...
关键词:南北半球冰量 末次冰期旋回 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 
末次冰期以来阿拉伯海底层水体氧含量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4年第5期189-201,共13页刘佳澳 吴永华 刘升发 乔淑卿 陶菁 齐文菁 刘季花 
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二期)专项“西印度洋WIND-CJ06区块海洋底质与底栖生物调查”(GASI-01-WIND-CJ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MIS7期以来热带西印度洋底层水演化及其环境气候效应”(42376083)。
末次冰期以来阿拉伯海水体氧含量变化在时空上具有显著的差异。目前对其空间变化规律及主导因素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尤其缺乏对千年尺度上深层水氧含量变化过程及其控制因素的综合分析。本文基于阿拉伯海中部深水区WIND-CJ06-6与WIND-CJ06...
关键词:氧含量 表层生产力 中层水 深层水 末次冰期 阿拉伯海 
南昌市厚田沙地末次冰期风沙沉积的磁化率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地质论评》2024年第4期1366-1376,共11页钟颖 李志文 陈琼 黄小兰 胡海平 孙丽 杨妙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571007);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编号:JoInRLESA202301)的成果。
鄱阳湖滨周围和赣江下游沿岸广泛分布着一系列风成砂山。为了探讨南方风沙沉积的磁化率特征及其环境意义,本研究对鄱阳湖南部之厚田剖面的古风沙沉积进行了光释光测年、磁化率、粒度和重矿物分析。结果表明:(1)沙丘砂层的磁化率整体较低...
关键词:厚田沙地 风沙沉积 磁化率 重矿物 环境变化 
阿坝盆地黄土记录的青藏高原东部末次冰期环境变化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4年第4期168-179,共12页徐雪超 刘丽 杨胜利 问琛 李睿 张景钊 王海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藏高原东部古土壤S1记录的末次间冰期高原环境变化及其驱动机制”(42271159);科技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粉尘气溶胶及其气候环境效应”(2019QZKK0602)。
青藏高原东部广泛分布的风成黄土沉积是记录过去气候变化和大气粉尘活动历史的重要陆地档案,恢复和重建其环境记录可以为深入理解高原环境演化过程和机制提供重要证据。本研究基于石英光释光测年建立了阿坝盆地各莫黄土剖面的年代框架,...
关键词:黄土 光释光测年 粒度 磁化率 末次冰期 
“冰川堰塞湖自然环境的演变”试题设计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4年第21期63-63,65,共2页黄余 向颢 卞小方 
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2023年立项课题“元认知干预下地理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2023-2026)(课题编号:PJY2023189);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青年课题“学科大观念导向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嵌入式评价设计与实施研究”(2023—2026)(课题编号:K23YY1100019)的研究成果。
一、试题设计蓝湖、康斯坦茨湖形成于末次冰期[1],二者本是一个完整的湖泊,后一分为二。蓝湖水温常年保持在0~8℃,因能见度极高、浑浊频率低而成为世界上最清澈的湖泊,被新西兰当地毛利人称作“圣湖”。湖泊周边森林环绕,但西侧河流附...
关键词:试题设计 毛利人 康斯坦茨 地质剖面 区域概况 自然环境 一分为二 末次冰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