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

作品数:645被引量:35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邹雯虹汤景泰朱学恩周蕾张文澍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玛丽·雪莱《末世一人》中的生态思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102-115,共14页龙丹 
2021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天下》月刊的中国形象建构与海外传播”(项目编号:2021NDYB141)的资助。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人类面临的时代新论题。玛丽·雪莱在《末世一人》中批判了17—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警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二元对立认知导致的灾难性后果,表达了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共生、承担人类主体责任的...
关键词:玛丽·雪莱 《末世一人》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人类中心主义 后人类 
瘟疫文学对启蒙理性与人文主义的反思——以玛丽·雪莱的《末世一人》为中心
《外国文学》2025年第1期37-48,共12页刘丹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8世纪以来英语小说中的瘟疫书写研究”(20BWW056)。
玛丽·雪莱的《末世一人》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罕见的灾难小说,以一场毁灭人类的大瘟疫,隐喻性地反映了作者对英国社会在政治、文化、生态等多方面存在的弊病与潜在危机之焦虑。瘟疫、死亡、末世阴霾背后,是雪莱对风起云涌的人文主义之...
关键词:《末世一人》 玛丽·雪莱 瘟疫 启蒙理性 人文主义 二元对立 
清王朝的末世挽歌——王闿运《圆明园词》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4年第9期86-88,共3页宋雨晨 
《圆明园词》是同治十年(1871)王闿运所作的七言歌行。王闿运以圆明园为窗口,通过对圆明园的建造史、被毁过程及残垣断壁的描写映照出清王朝的兴衰,并希望清王朝能以史为鉴,重振辉煌。诗中流露出王闿运对时局深入的思考与国破的悲痛,是...
关键词:《圆明园词》 王闿运 末世情怀 
元、迎、探、惜“四春”与“原应叹息”关系辨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67-73,共7页杨子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H026)。
元、迎、探、惜“四春”作为十二钗中的姊妹共同体,关于她们的阐释最为经典的是脂砚斋的“原应叹息”。具体来说,元春为“原”,在传统文化中和王政、天道相关,贾元春即“假元春”,是全书的基调;迎、探、惜“三春”分别对应“应”“叹”...
关键词:“四春” 草木 末世 《红楼梦》 
末世尽头的回望:斯蒂芬·金《一切混乱的终结》中的后启示录困境与出路
《英语文学研究》2024年第1期145-157,共13页方凯迪 张陟 
宁波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系宁波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重点项目“后启示录文学中的毁灭情结与焦虑困境研究”(IF2022057)阶段性研究成果。
美国作家斯蒂芬·金在其后启示录作品《一切混乱的终结》中,对于“战争的结束、人类的堕落、弥赛亚的死亡”进行了贯穿始终的思考。从霍华德·弗诺伊作为幸存者所面对的虚无,到波比作为弥赛亚所经历的混乱,小说以灾变为核心构建了一个...
关键词:《一切混乱的终结》 斯蒂芬·金 后启示录 困境 救赎 
清代状元诗人李振钧的诗歌特色及其价值探析
《滁州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43-47,共5页刘文华 
清代状元诗人李振钧著有诗集《味灯听叶庐诗草》两卷。从这两卷诗来看,李振钧的诗内容和旨趣丰富,既描画山水之美,又摹写世俗人情;不仅感伤自己,也体察民生疾苦,既具浪漫情怀,又有现实忧思,因而散发着浓郁的“唐韵宋风”,发山水清音,带...
关键词:李振钧 状元 末世诗人 诗歌特色 文化价值 
《2012》末世下的人性光辉
《航空世界》2023年第11期46-49,共4页野兽 
人们在和平时期总有一种忧患意识,如果突发天灾,我们应该怎么办?2012年早已过去,但犹记得当时全世界最著名的新闻之一--,就是所谓的“世界末日”传闻。这样的消息显然是无稽之谈,地球依然平安。但假设,全球真的发生了末日灾难,火山爆发...
关键词:人性光辉 火山爆发 地震海啸 气候异常 世界末日 忧患意识 和平时期 
末世皇帝的面子
《特别文摘》2023年第7期30-31,共2页张鸣 
道光皇帝曼宁继位,多少有些争议。自雍正起,清朝实行秘密建储制度,老皇帝在世的时候,先把皇位继承者的名字写下来,放进一个密封的密厘里,然后搁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待老皇帝驾崩,再取下来当众启封宣读。然而,曼宁的父亲嘉庆...
关键词:嘉庆皇帝 道光皇帝 乾清宫 秘密建储 曼宁 正大光明 
南宋怀乡词意象探究被引量:1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年第3期62-64,共3页孙艳君 李春霞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唐宋怀乡词研究”(20ZWD211);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国古代文学‘3+5’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SJGY20220440);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教育改革项目:“OBE理念下师范专业学生培育策略研究”(2021JY1-31)。
中国古代诗歌中意象的出现往往是偶然的,但在表现诗人特定情感的过程中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意象承载着抒情者的主观情感,因而逐渐标签化。南宋时期是剑与火的时代,血和泪的时代,仇共恨的时代,宋向金称臣,岁贡银捐、屈膝求全,国家危...
关键词:南宋 怀乡词 意象 末世情怀 
崇祯十年,风雨如嗨 行走在晚明末世中的旅者
《国家人文历史》2023年第10期108-115,共8页周渝 
乱世轻全物,微声及祸枢。衣冠兼盗贼,餐餐用斯须。--杜甫《麂》崇祯十年(1637)正月三十日,一场投降仪式在位于明王朝东北部的藩属国一朝鲜三田渡(今韩国首尔地区)举行,朝鲜国王李身穿蓝色染衣,向清太宗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从此,朝鲜...
关键词:清太宗 明王朝 三跪九叩 藩属国 崇祯 杜甫 十年 宗主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