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片

作品数:240被引量:162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方龙聂欣如王瀛范伯群陈山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电影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无声电影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析无声电影中的音乐——以卓别林《摩登时代》为例
《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第6期92-94,共3页张千寻 
这是无声电影时代的顶峰,也是喜剧表演者卓别林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摩登时代》于无声电影时代与有声电影时代的交接之处,其配乐有着极其特别的时代特点,有巨大的研究价值。有声时代下“倔强”的卓别林坚持用默片的方式完成最后一部影...
关键词:无声电影 默片 电影配乐 《摩登时代》 
日本电影《默片解说员》:致敬、回望与反思——对电影本体的一次讨论
《声屏世界》2022年第19期126-128,共3页李诗棋 
文章分析了日本电影《默片解说员》的叙事特征与导演通过影片所达成的对于电影本体的关照。第一部分从电影叙事学的视角出发,结合影片的视听特点探讨影片剧作的高密度叙事的可能性,以及在日本无声电影盛行的特定年代下,默片解说员角色...
关键词:《默片解说员》 无声电影 电影叙事学 电影本体论 
电影中的“电影史”:无声电影历史的另一种视角
《电影文学》2021年第19期118-123,共6页王梅 
与“书写史学”以文字论述和表现历史不同,“影视史学”以影视的方式传达历史及历史见解。以电影自身历史为题材的剧情类电影为电影历史提供了另一种传达方式。《卓别林》《阮玲玉》《默片解说员》三部影片以无声电影时期的电影历史人...
关键词:影视史学 《卓别林》 《阮玲玉》 《默片解说员》 无声电影 
无声电影字幕与早期电影的展映实践被引量:4
《世界电影》2021年第4期29-39,共11页 蒋兰心 
字幕是电影中复杂且未被充分研究的重要部分。本文探讨了字幕的两个方面:字幕在20世纪初期电影展映实践中的作用,以及无声电影时代围绕字幕展开的讨论。首先,本文研究了字幕与默片解说员、幻灯片、叙事电影的发展以及不断变化的观众模...
关键词:叙事电影 早期电影 无声电影 放映商 中产阶级 解说员 默片 接受度 
一代人的爱与怕——阮玲玉:默片史上的天才演员(下)被引量:1
《传记文学》2017年第6期85-94,共10页丁亚平 
默片时期的身体叙事默片与说话,这似乎是一对矛盾性的表述。但是,默片同样也可以通过无声艺术跟广大世界对话,而从电影技术、艺术的表现力度来说,有时候,是无声胜有声,极具表现力。现存于世最早的无声电影《劳工之爱情》,是一部戏剧性...
关键词:阮玲玉 蔡楚生 无声电影 
一代人的爱与怕——阮玲玉:默片史上的天才演员(上)被引量:1
《传记文学》2017年第5期85-94,共10页丁亚平 
当我们把目光投射到影史上的默片时代,阮玲玉这个名字会首先跳出来。阮玲玉,于90多年前惊鸿一瞥;而无声电影,则在30年代达到辉煌的黄金时期。1985年,北京举行纪念阮玲玉逝世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会议主题着眼于阮玲玉和左翼时代左翼电影...
关键词:阮玲玉 无声电影 电影导演 
“默片”和“声片”孰高孰低?——略探早期中国电影的有声无声之争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144-148,共5页吴迎君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电影美学的本土建构"(11YJC760087)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业开始有声电影的创作和生产,电影声音问题引起广泛而持久的讨论,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中国无声电影较长时间存在,推动了有声无声问题讨论的多方位和多层面。基于电影工业生产和基于电影本体思考的声音问题探讨,都...
关键词:有声电影 无声电影 默片 声片 电影声音 
无声的京韵:中国最早的京剧默片
《湖北档案》2014年第1期40-40,共1页娄月 
中国最早的电影是一种无声电影.又叫默片。作为国粹的京剧,其实与电影结缘极早。1905年,就有一位叫任景丰的沈阳籍留日学生从日本学得拍摄技术,回国在北京琉璃厂土地祠开办丰泰照相馆。通过购买的法国制造的木壳手摇摄影机和14卷胶...
关键词:京剧 中国 无声电影 拍摄技术 留日学生  照相馆 琉璃厂 
默片复苏是人的精神需要——《艺术家》观后随想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24期15-16,共2页董聪 
无声电影(或称默片),就是没有任何配音、音响效果或与画面协调的声音的电影。默片更接近于电影的初衷,更接近于艺术,它用艺术家的肢体语言来征服观众,用惟妙惟肖的音乐给原本精彩的艺术添加了浓厚的一笔,可惜默片由于某些原因淡出了我...
关键词:无声电影 艺术家 默片 奥斯卡 价值观 
谈电影没有真正的默片时代被引量:2
《电影评介》2012年第21期23-24,共2页边恒然 
1927年,世界电影史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华纳兄弟出品的美国影片《爵士歌王》的问世,更新了电影语言的感官同步,似乎终结了一个不完整的视听世界。在这部影片当中,首次添加了人声对白,被书写为无声片时代的结束有声片的开始,被后人定...
关键词:默片时代 无声电影 有声电影 技术补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