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视

作品数:1026被引量:419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康耀朱华贤师高康王汇涓缪晓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书速递
《婚姻与家庭(家庭教育版)》2025年第2期5-5,共1页
《青少年自我保护高手》作者:叶如风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2月推荐理由:青少年自我保护事关千万家庭的幸福。父母若忽视生命教育或错过孩子“生命观”发展的最佳时机,孩子很容易出现漠视生命、不懂得自爱等问题,甚至可...
关键词:自我保护 中国妇女出版社 家庭的幸福 推荐理由 最佳时机 漠视生命 生命观 青少年学习 
日常中的水墨点滴--读鹿野骋作品有感
《美术界》2024年第12期17-23,共7页
人对于日常往往有一种近乎残酷的漠视,那些存在于庸常中的微妙变化,即使能够被感知,我们也往往惯性地选择漠视与淡然,让自己进入一种相对“疲惫”的观看范围。当这种极其珍贵的变化能够被察觉,人们往往又过于苛责,转而进入警觉又兴奋的...
关键词:形式语言 鹿野 微妙变化 渐进式 颠覆性 神秘性 漠视 
得不偿失:序贯决策中的短视风险漠视
《心理科学进展》2024年第12期1980-1989,共10页陈志琴 马家涛 张雪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2201239)资助。
在日常生活和企业经营中,人们常常因忽视潜在的“高概率、大损失”风险而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为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问题,本研究构想首次提出了“短视风险漠视”这一新概念。具体而言,该概念指的是决策者在进行多轮相同或相似决策时...
关键词:短视风险漠视 序贯决策 决策过程 决策目标 
细节能保命 钓友勿漠视
《中国钓鱼》2024年第11期93-93,共1页胡宗祥(文/图) 
有句话叫“乐极生悲”,就是极度高兴的时候往往会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傻事,结果酿出悲剧的发生。而这些不合常理往往就是一些细节。事件一:69岁的李大爷是位垂钓爱好者。2021年5月26日,李大爷和往常一样,在一家他常去的垂钓园钓鱼,不料...
关键词:李大爷 体力不支 溺亡 细节 常理 
从“漠视”到“挣扎”:中国近代劳工抚恤的困境——《中国近代劳工抚恤问题研究》评析
《学习月刊》2024年第10期54-56,共3页李学桃 王朱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在近代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艰难起步中,广大工人群体发挥了“主体”作用。但是,受国家羸弱、经济凋敝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加之工人群体数...
关键词:群体数量 主体力量 工人群体 抚恤 社会保障 地位低下 现代化 工业化 
漠视群众利益的行为将受到相应处分
《支部建设》2024年第24期56-56,共1页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百二十七条对漠视群众利益行为列出负面清单,作出处分规定。对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的问题依照政策或者有关规定能解决而不及时解决,庸懒无为、效率低下,造...
关键词:党员干部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群众利益 负面清单 办事效率 处分规定 安危冷暖 漠视 
如何根据《条例》认定处理慢作为、假作为等漠视损害群众利益行为
《中国纪检监察》2024年第13期54-55,共2页冷汉军 舒晓艳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2018年《条例》规定的不作为、乱作为处分条款的基础上,针对实践中的新动向新表现,着眼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衔接《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完善对慢作为、假作为等漠视、损害...
关键词:损害群众利益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条例》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理解和把握 处分规定 认定处理 新修订 
教育,有“度”
《当代教育家(下半月)》2024年第4期1-1,共1页蒋健 向盼盼 
教育有度,“度”在健康。陶行知说“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一切以牺牲孩子健康为代价的教育都是伪教育,都是非人的教育。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教育的底线。没有健康的身心,何来健康的人生?没有健康的人生,何来...
关键词:陶行知 尊重 人的教育 何来 漠视生命 身心健康 伪教育 成长 
如何界定漠视、损害群众利益行为与玩忽职守罪
《党建文汇(上半月)》2024年第4期47-47,共1页曹静静 
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的漠视、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通常表现为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其与刑法规定的玩忽职守罪有什么区别?
关键词:损害群众利益 玩忽职守罪 刑法规定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漠视 
语言为何会漠视生态环境——来自动物与语言符号系统对比的证据
《外语导刊》2024年第1期37-45,159,共10页张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汉语二语语法加工的神经认知与个体差异研究”(20AYY0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外多语种词汇语法功能视角对比研究”(22JJD740010);南京师范大学“十四五”重点学科(交叉学科)“语言认知科学与艺术”(184320H80924)
生态语言学主要探讨如何使用语言表征、推崇和鼓励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社会实践,语言所构建的话语和“故事”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整个生态系统。然而,语言为何会漠视生态环境?生态语言学并没有给出答案。以这一问题为切入点,本文对比了动...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 符号学 语言符号 动物符号 生态环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