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性书写

作品数:21被引量:1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芳余竹平周旖旎胡颖峰王芳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外语教学》《江西社会科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海外文摘》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孙频小说中的“反母性”书写——以小说集《疼》《盐》《裂》为例
《今古文创》2024年第23期4-6,共3页胡龙雨 
孙频的三部中篇小说集《疼》《盐》《裂》中不乏母亲形象的书写,以母性意识为关照点能够发现孙频笔下母性的书写与传统母性意识的塑造相悖。多数情况下,母亲们的母性本能是淡漠扭曲的,究其原因,一是巨大的生存压力所迫;二是母亲们独立...
关键词:孙频 小说集 母性意识 “反母性” 
《拾骨》中的母性书写
《海外文摘》2024年第5期0008-0011,共4页王晨羽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杰丝米妮·瓦德(Jesmyn Ward,1977—)的作品《拾骨》(Salvage the Bones)对母性这个经典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者在书中塑造了多元化的母亲角色,其中包括嗜血的母亲:美狄亚和母斗牛犬琪娜;回归本真的母亲:罗斯;迷...
“母亲”身份的再审视:《小小小小的火》中的母性书写与社会批判被引量:3
《外语教学》2023年第5期106-112,共7页王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共同体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1&ZD28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伍绮诗的小说《小小小小的火》讲述了三位“不完美”母亲的故事:遗弃婴儿的华人务工者贝比、为了金钱而代孕的米娅和奉行工具理性而导致亲子关系疏离的埃琳娜。小说通过她们的故事,对代孕、弃婴和跨族裔收养等社会事件及理想亲子关系进...
关键词:《小小小小的火》 母性道德 种族主义 亲子关系 社会批判 
饥饿叙事、原乡意识与母性书写——评孙频《松林夜宴图》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3年第6期135-137,163,共4页高怡喆 
《松林夜宴图》记录了当代艺术创作者所遭受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饥饿。身体上的饥饿主要源于物质上的困乏,精神上的饥饿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文化记忆,二是艺术创作本身。小说通过对原乡意识的书写表现恋地情节,并对艺术创作者的...
关键词:饥饿叙事 原乡意识 母性书写 
张爱玲文本中的母性书写——以《心经》和《金锁记》为例
《河北画报》2021年第8期121-122,共2页苏家璇 
本文通过分析《心经》和《金锁记》两篇文本中的母性书写,探讨两位母亲截然不同的形象背后蕴含的共同意义,并回归文学史的发展脉络,肯定张爱玲的作品和作品中的母性书写对于女性文学的意义。
关键词:张爱玲 心经 金锁记 
论吉狄马加诗歌的母性书写
《金沙江文艺》2020年第9期88-95,共8页丰明启 
母性形象的塑造一直是诗歌作品中的重要主题,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元素,由此诞生的"母性书写"指的就是把"母性"作为情感主题或把与"母性"有联系的意象内容写入文本的诗歌作品。而在吉狄马加的诗歌中,"对母亲的深切依恋".
关键词:吉狄马加 诗歌作品 情感主题 母性书写 
试论萧红笔下的母性书写被引量:1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47-55,共9页陈娇华 
萧红笔下的母性书写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貌,既有对母性的克制与压抑,又有对母性的释放与彰显,但更多的是徘徊于压抑与彰显之间。这些与萧红的婚恋经历、创伤记忆及其对文化型构的反叛有关,不仅映现她自身生活经历和情感遭遇,折射了彼时...
关键词:萧红 母性 阶级压迫 性别压制 母性文化型构 创伤记忆 
《本回家了》的母性书写
《电影文学》2019年第15期157-159,共3页谢婷婷 
《本回家了》被认为是《漂亮男孩》的"姊妹篇",二者题材相同,都以毒瘾严重的青少年为主要人物.而与《漂亮男孩》中着墨最多的是吸毒者尼克的父亲不同的是,《本回家了》将镜头对准了主人公本的母亲霍利.影片塑造了霍利这一女性形象,站在...
关键词:《本回家了》 彼得·赫奇斯 母性书写 
母性空间的构建——裕固族作家达隆东智的母性书写
《河西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29-34,共6页张歆 
裕固族作家达隆东智在作品中着力构建张扬的母性空间。其书写既不是对远古记忆的简单重现,也不是单纯的原生态描写,而是将其作为指向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意象进行构建,试图突破原有的草原话语范式。文章围绕作品中自然由"父性"向"母性"的...
关键词:达隆东智 母性空间 多重意蕴 
托尼·莫里森文学视野中的黑人母性书写被引量:1
《妇女研究论丛》2017年第2期104-111,共8页王蕾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拉康‘小他者’视域下托妮.莫里森作品中的女鬼"(项目编号:D-8005-15-0021);上海市教育科学课题"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文学与人生’的设置与开展"(项目编号:B14027);上海海洋大学"对分课堂(PAD)模式下的人文素质类课堂群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上海海洋大学"美国文学"重点课程的阶段性成果
莫里森的作品记录了奴隶制度带给整个黑人群体特别是女性的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暴力创伤。本文从心理创伤理论和莫里森的"重忆"概念的角度,探讨黑人母性在创伤代际传递中的作用以及通过激发黑人群体"重忆",保护与指引他们通过触摸文化根脉...
关键词:黑人母性 奴隶制度 创伤 重忆 莫里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