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

作品数:774被引量:17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长福陈尚武刘松茯高芙蓉贾铠针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音乐学院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化工高等教育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学随笔
《化工高等教育》1993年第1期46-49,共4页赵荣组 
在邓小平同志巡视南方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随着改革开放愈深入愈发展,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也会更多更复杂。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识问题,特别是一代青年大学生的认识问题,显得非...
关键词:认识主体 大胆地试 共产主义世界观 社会进步 理论联系实际 物质形态 精神产品 成发 反映过程 从实际出发 
化工原理教学随笔之十三:固体干燥
《化工高等教育》1988年第2期26-27,2,共3页陈敏恒 
固体物料的对流干燥也是一种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但由于涉及水份在固体内部的传递,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由于水份与固体物料之间存在各种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力,从而使水份在气固之间的平衡关系不同于气、水系统的相平衡关系; 从工程应...
关键词:化工原理教学 固体物 单元操作 对流干燥 传递规律 传递过程 相平衡 热耗 湿度图 蒸发速率 
化工原理教学随笔之十二: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
《化工高等教育》1988年第1期34-35,58,共3页陈敏恒 
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讲授热质同时传递过程可将已经学过的传热过程和传质过程综合起来,使学生融会贯通; 当传热与传质两类过程同时存在并出现交联时,会出现新的现象,传递方向可能发生逆转; 单一传递过程的极限...
关键词:热质 化工原理教学 传递过程 传热过程 传质过程 设备类型 传递方向 湿球温度 化工原理课程 联立求解 
化工原理教学随笔之十一:液液萃取被引量:1
《化工高等教育》1987年第4期28-30,共3页陈敏恒 
液液萃取章的讲授,应尽可能地环绕与吸收过程的异同而展开,强调其与吸收过程相似之处,可加深学生对传质分离过程一般原理的掌握;强调其与吸收过程之不同点,可使学生深刻理解萃取过程的特殊性。 萃取过程涉及的是液液系统,故萃取流程可...
关键词:液液萃取 化工原理教学 吸收设备 吸收过程 操作线 萃取设备 分离过程 液滴 组份 错流 
化工原理教学随笔之十:气液传质设备—板式塔
《化工高等教育》1987年第2期31-33,共3页陈敏恒 
气液传质设备的讲授宜从设计目标,即从需要出发,主要的技术目标是:通量——处理能力、允许线速;效率——单位压降的板效率;适应能力——操作弹性。 气液传质设备的设计原则,应从过程的规律出发,并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是良好的气液接...
关键词:气液传质设备 板式塔 化工原理教学 工程因素 气液接触 塔板数 操作弹性 垂直筛板 技术目标 分离过程 
化工原理教学随笔之九:精馏
《化工高等教育》1987年第1期36-38,共3页陈敏恒 
精馏原理的基本问题,一是挥发度差异的度量即相平衡问题;二是如何使都具有挥发性的两个组份得到高纯度的分离,也即回流的作用问题。 考虑到溶液的非理想性,故用挥发度的差异来表征精馏过程的难易;一个组份的挥发度,表示该组份在体系平...
关键词:化工原理教学 精馏操作 精馏过程 挥发度 矩阵法 气液两相 雾沫夹带 相平衡 组份 逆流接触 
化工原理教学随笔之八:气体的吸收被引量:1
《化工高等教育》1986年第4期32-33,24,共3页陈敏恒 
作为一个分离方法,吸收分离过程应当包括“吸收-解吸’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从分离观点看,吸收过程只是将待分离的气体混合物转换为待分离的液相混合物;这一过程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转换而得的液相混合物是否易于分离; 吸收分离过程的基...
关键词:化工原理教学 吸收分离 气体混合物 吸收过程 速率因素 过程速率 质量传递 分离过程 非等温吸收 相平衡 
化工原理教学随笔之七:传热被引量:2
《化工高等教育》1986年第3期20-23,共4页陈敏恒 
热传递依靠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机理的物理本质,是物理学的内容。化工原理课程中的热传递,在于掌握过程分析和各过程的工程处理方法。 对流传热并不一定要狭义地理解为环流;流体在圆管中作层流流动时同样存在着对流。对流的存在,...
关键词:化工原理教学 对流传热 传热过程 沸腾传热 传热机理 层流流动 辐射传热 传热问题 强化传热 圆管 
化工原理教学随笔之六: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
《化工高等教育》1986年第2期30-32,55,共4页陈敏恒 
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其流体通道是不均匀的纵横交错的网状通道,无法沿用严格的流体力学方法处理,要通过研究过程的特殊性,寻找简化的途径。 紧紧抓住极慢流动这一特殊性,设想此时流动的阻力主要来自表面摩擦,与通道的形状关系甚小,据...
关键词:化工原理教学 颗粒层 当量直径 当量长度 表面摩擦 特征参数 流动阻力 特定含义 形状特征 非球形 
化工原理教学随笔之五:液体的搅拌
《化工高等教育》1986年第1期41-43,共3页陈敏恒 
搅拌这一章的核心,在于从过程的定性分析着手,揭露混和过程的实质,导出搅拌装置的选择和放大的若干指导原则。 混和是由破碎和输送两个过程组成的。破碎依靠的是小尺度的湍动;输送则要依靠大尺度的环流。因此,要使破碎的动力——旋涡的...
关键词:化工原理教学 搅拌装置 湍动 液滴 指导原则 搅拌浆 化工原理课程 输送量 冷模试验 流体流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