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区

作品数:15734被引量:20064H指数:4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俊宴李和平陈天陈宏史宜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华南理工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传统街区更新中的光伏应用潜力分析——以广州市昌华社区为例
《当代建筑》2025年第2期57-63,共7页兰良建 苏平 
在传统街区更新中,光伏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有效手段。传统街区更新中的光伏应用具有建筑形态上的优势,但也需要面对复杂的环境、风貌和功能等挑战。本文选择岭南地区的典型传统街区——昌华社区开展实证研究,通过分析...
关键词:传统街区 更新改造 光伏潜力评估 分布式光伏 
城市街区尺度风环境快速预测方法综述研究
《建筑科学》2025年第2期9-15,共7页林涛 殷实 余彬 何越阳 肖毅强 李香凝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湿热地区建筑气候空间系统的多要素协同作用模式研究”(52078214);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应对台风灾害的大湾区城市环境与树木植栽协同作用研究”(2021A1515012376);街区尺度下高密度城市形态的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潜力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为例(2022A1515010412)。
快速可靠的风环境评估有助于城市街区的气候适应性设计。在当前众多城市风环境快速预测方法研究中,尚未有研究总结适用于城市街区尺度的风环境快速预测方法。为提升城市风环境评估效率,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城市街区尺度风环境快速预测的相...
关键词:城市风环境 街区尺度 快速预测 数值模拟 数据驱动模型 
城市历史街区景观特征识别与分区方法优化
《风景园林》2025年第1期114-123,共10页云翃 胡紫萱 胡泽浩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羊城青年学人课题“广州保持历史文化和时代特色共生的岭南城市特色风貌研究:历史街区的活态保护模式”(编号2022GZQN48);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专题一般项目“广州老城区存量城市森林空间布局的优化研究”(编号2023A04J159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学科共建项目“强化岭南文化因子的城市历史街区景观特征识别与活化利用研究”(编号GD23XLN31)。
[目的]城市历史街区主要由高密度的建筑构成,但大多建筑风貌杂糅、街区特征不明确。准确提炼历史街区的风貌特征并划定分区,是后续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方法]以历史层积性为线索,结合景观基因理论和历史景观特征评估(historic landscap...
关键词:城市历史街区 改造更新 景观基因 历史层积 历史景观特征评估 广州泮塘 
居民与游客双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真实性感知对比研究
《新乡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16-23,共8页李沐纯 艾文准 熊阳 张轩戬 徐健 
广东省研究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2023JGXM_006);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3A1515011191)。
历史文化街区是现代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有效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它能够为城市带来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经济价值。选取永庆坊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案例地,综合运用Python、TF-IDF数据挖掘、半结构访谈以及网络文本分析方法,基于客观真实性...
关键词:居民 游客 历史文化街区 真实性感知 
空间韧性视域下历史建筑微更新研究——以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被引量:1
《南方建筑》2024年第12期80-88,共9页盛宇宏 杨亚峰 冼惠聪 孙晓龙 陶金 赵伟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378018):广东乡土设防聚落的空间分布、形态特征及其防御机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项目(23VJXT019):面向文化传承的中国历史街区谱系与价值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3YJA850004):“广客交融”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类型谱系研究;广州市“菁英领航”计划自由探索项目(SL2023A04J00923):广东乡土设防聚落的空间形态、防御机制和类型图谱研究。
在目前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总目标下,城市化路径由“增量扩张”向“增存量优化”转变,城市更新逐渐成为当下乃至未来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尤其是具有巨大优化潜力的历史文化街区。以广州市首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从...
关键词:微更新 历史建筑 规划策略 历史文化街区 
基于原住民日常生活的历史街区文化传承探索——以广州融德里历史街区为例
《华中建筑》2024年第11期147-151,共5页郭谦 何可柔 汤晟晖 黄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岭南建筑建筑学派现实主义设计理论及其发展研究”(编号:51378212)。
历史街区更新过程中常有文化发掘与传承的环节,而现今部分历史街区的文化传承趋于为旅游与消费服务,忽略世代生活于此的原住民日常生活与文化习俗。该文结合日常生活理论,对原住民日常生活的主题、事件、空间三要素解读,并结合历史更新...
关键词:原住民 日常生活 历史街区保护更新 文化传承 融德里 
浅谈城市更新中街区绿化与城市基础设施的空间利用
《建筑与文化》2024年第11期165-167,共3页才舒宁 黄幸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24A1515011567);广东省社科规划2022年度学科共建项目(项目编号:GD22XSH14)。
街区绿化与城市基础设施的空间利用是城市更新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首先归纳总结了当前城市更新中街区绿化方面的空间规划利用策略,具体包括绿化空间布局优化、生态友好型绿化设计,以及绿地多功能融合。其次,深入探讨了城市基础设...
关键词:城市更新 街区绿化 城市基础设施 
基于主客感知的地方性评价研究——以广州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中国名城》2024年第10期70-77,共8页王子豪 张春阳 罗琳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空间公共建筑屋盖系统性能化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编号:52178016);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项目“亚热带气候适应性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营建研究”(编号:2021202)、“亚热带中观尺度城市大型工程绿色营建理论与方法研究”(编号:2022KA01)。
随着新时代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消费文化主导下的街区保护与更新模式使得历史文化街区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和社会融合区。在此背景下,街区在地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中往往面临被重塑或同化的危机,当地居民生活也易受新的空间使用者影响,...
关键词:地方性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 主客感知 地方性评价 广州 
差异性主体对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的影响和应用研究——以蕺山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建筑与文化》2024年第9期187-190,共4页马越 李楠 王仲伟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项目编号:GD19YYS04);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3-GJ067)。
在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中,分析主体的评价意见和其在目标建成环境的活动行为,从而研究人与建成环境的关系是否和谐良好。主体的多样性可以提高评价的全面性,但是,也会使得追寻评价意见背后的原因变得复杂困难。因此,明确潜在评价主体的...
关键词: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 评价主体 差异性 蕺山历史文化街区 
城市街道多维活力分析模型研究:以广州恩宁路片区为例
《世界建筑》2024年第9期88-97,共10页林泽钊 苏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078215。
在存量规划及公共空间品质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历史街区中的各类街道亟需提升活力,目前借助多源大数据量化街道活力并指导设计策略成为学界研究重点。本文梳理利用活力分析模型驱动历史街区街道设计的研究,整合优化其活力测度和活力影响...
关键词:活力分析模型 历史街区 街道活力 多源数据 更新策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