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形成

作品数:53被引量:44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刘建洲潘毅吴清军汪仕凯胡玲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上海行政学院江苏大学上海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青年研究》《中国物价》《社会学评论》《台湾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析农民工阶级形成与国内资本形成的关系
《社会科学前沿》2021年第11期3177-3181,共5页黄遥岑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随着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展,户籍制度开始松动,释放了一批原来被固定在土地上的农村劳动力。同时,城市中出现大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再加上国企改革的浪潮,这些企业都对劳动力的供...
关键词:农民工 国内资本 资本关系 
从中国工人阶级形成到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工人》2020年第7期68-71,共4页
一走上舞台中国工人阶级形成1840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打破了大清王朝"天朝上国"的闭关锁国梦,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一个此前闻所未闻的名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的60年中,在列强入侵之下,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关键词:《南京条约》 资本主义萌芽 工人阶级形成 列强入侵 大清王朝 天朝上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闭关锁国 
浅析约翰·斯梅尔的阶级形成理论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34-36,共3页胡玲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工业化时期英国中产阶级社会生活研究"(15LSB002)
约翰·斯梅尔教授主要研究英国近代史,所著《中产阶级文化的起源》以17-18世纪约克郡的哈利法克斯为研究个案,再现了该教区的中等阶层在经历经济、社会和文化变迁之后,如何具备中产阶级意识,形成独特的中产阶级文化。在斯梅尔的中产阶...
关键词:约翰·斯梅尔 中产阶级 阶级形成的文化理论 E.P汤普森 
当代西方左翼学者对阶级形成与分化的多元阐释
《文教资料》2018年第15期83-84,63,共3页胡满英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项目名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理论在西方的演变研究”(项目编号:15YJC710018);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名称:新时期工人阶级结构变化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项目编号:15C1159)
马克思恩格斯以"经济一元"作为阶级形成和阶级划分的根本基点和主要依据,当代西方左翼学者根据当今资本主义的现实变化和自身理论建构的需要,对其阶级概念进行了理论延异,提出了社会阶级的形成与差别不单纯是一种经济现象,并从政治维...
关键词:阶级形成与分化 政治维度 意识形态维度 历史文化维度 知识资本维度 
《资本论》第三卷的阶级问题:解答、续论和批判被引量:1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6-11,共6页卢文忠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6YJC710029)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的最后一章《阶级》中提出了"是什么形成阶级"的问题,手稿却在解答时中断了。对此,依据马克思《资本论》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内在逻辑和历史语境,对马克思未了的阶级形成问题加以续论。唯物史观立足于物质经...
关键词:《资本论》第三卷 阶级形成 解答 续论 批判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与城市问题——兼评卡茨尼尔森的都市马克思主义被引量:2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19-24,共6页王志刚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资本论>手稿的空间正义思想阐释及其当代意义研究"(编号:17BKS014);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观教育研究"(编号:15JDSZK018)
都市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由一些西方左翼城市学者生发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理论动态。该思潮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城市的联姻,以实现从《资本论》的"封闭的理想模型分析"走向对当代资本生产的特殊条件、时空过程和城市社会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 城市 阶级形成 都市马克思主义 
资本、城市与国家:卡茨尼尔森对马克思阶级形成理论的重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33-38,共6页李明宇 王志刚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6BSH007);江苏省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软科学项目(NZXTRKT201603)
卡茨尼尔森致力于对城市做出新的解读,以寻找空间变迁如何影响了19世纪之后阶级形成模式的有说服力的解释。其核心观点是,阶级形成是偶然和易变的过程,不同的空间环境生成多元的阶级模式。这种阶级分析突破了政治经济学解释路径,从政治...
关键词:阶级形成 卡茨尼尔森 城市 国家 
马克思主义者如何解读城市空间?——以卡茨尼尔森的都市马克思主义为借鉴被引量:3
《天府新论》2017年第4期10-18,共9页王志刚 王正喜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及其对策研究"(编号:16BSH007);江苏省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软科学项目"工程化高效农业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研究"(编号:NZXTRKT201603);江苏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工程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西方城市化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工作场所和居住区域的空间分离,并由此带来社会阶级成员的分化以及新工人阶级的形成。卡茨尼尔森主张一种城市空间想象以及向民族国家、政治文化保持开放的理论姿态,以有助于解释工人阶级主体偶然和易...
关键词:工人阶级 城市意识 城市社会运动 阶级形成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形成理论被引量:2
《理论视野》2017年第4期16-19,共4页糜海波 
相对于静态的基于经济关系的阶级划分,阶级形成是阶级作为政治主体何以由想象变为现实,从自在状态转变为自为状态的动态过程。基于马克思的阶级形成理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把阶级意识、阶级斗争和政治文化看成是阶级形成的三个核心要...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 阶级形成 核心要素 
当代中国的中产阶级研究被引量:17
《社会学评论》2017年第1期9-22,共14页朱斌 
本文梳理了21世纪以来国内中产阶级的相关研究,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中产阶级研究奠定了此后西方中产阶级以及国内中产阶级研究的基本议题,这包括阶级结构、阶级形成与阶级社会功能三大方面。从现有研究来看,由于理论背景与经验材料不...
关键词:中产阶级 阶级结构 阶级形成 社会功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