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反讽

作品数:41被引量:3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郑宝军么孝颖陈兰薰步雅芸廉亚健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上海电力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潍坊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文艺研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湖州师范学院学报》《芒种(下半月)》更多>>
相关基金: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立项课题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重构中国知识分子传奇的叙事传统——从《凤凰琴》到《天行者》
《文艺研究》2022年第12期82-93,共12页李遇春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刘醒龙以乡村民办教师为题材创作的中长篇小说占有特殊而显著的位置,对新时代文学发展具有启示性。从中篇小说《凤凰琴》到长篇小说《天行者》,其中隐含了刘醒龙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传奇叙事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艺...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史 刘醒龙 情境反讽 复调叙事 结构反讽 文学形态 抒情传统 吴敬梓 
当代神话:《幸福的拉扎罗》的“结构反讽”
《电影文学》2020年第2期132-134,共3页张玲 
2017年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CJF17029)阶段性成果
意大利电影《幸福的拉扎罗》采用记录式手法拍摄,讲述农民拉扎罗艰辛的神性人生。该片体现了导演阿莉切一贯追求的"粗粝而真实"的拍摄倾向,这种表面上追求"可信度"的记录手法,糅合了诸多非现实元素,使得电影中现实与魔幻两种色彩交融得...
关键词:记录式电影 结构反讽 人性 文学意味 
浅析反讽在托马斯·沃尔夫《虎子》中的运用
《汉字文化》2019年第15期66-66,78,共2页王佳宁 
托马斯·沃尔夫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造了诸多精彩的佳作。在其作品中,《虎子》虽然并非得到了最多的关注,然而在这个故事里,却切实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价值。本文重点研究《虎子》这部作品中反讽的修辞效果,并将...
关键词:虎子 结构反讽 戏剧反讽 情景反讽 
反讽:《在桥边》的“回味美”
《中学语文教学》2018年第2期46-49,共4页陈鲁峰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一般课题“高中语文经典文本‘守正出新’教学策略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YJ15087)研究成果之一
.无论是文中随处可见的言辞反讽,还是精心构建的情境反讽,抑或贯通行文的结构反讽,使得看似一览无余的文本故事有了纵深度,生成了含蓄的语言张力,并拓展了文本阅读想象视野与意义空间。
关键词:言辞反讽 情境反讽 结构反讽 回味美 
论《我不是潘金莲》的反讽修辞
《新乡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18-22,共5页高芳艳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2015-JCZD-010);2017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SKL-2017-1326)
反讽修辞的多样化运用是刘震云小说《我不是潘金莲》的一大特点。刘震云在作品中大量使用言语反讽、情境反讽、意象反讽和结构反讽,给读者建构了一个荒诞的艺术世界,而荒诞的背后是作家对官场生态现状的反思和对底层女性在法律和伦理道...
关键词:《我不是潘金莲》 言语反讽 情境反讽 意象反讽 结构反讽 
《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分析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7期39-40,共2页王烈霞 
反讽,即说反话,是一种常见的文学表现手法。在小说中恰当地运用反讽手法,能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有趣,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使主旨更明确。本文结合简·奥斯丁的名作《傲慢与偏见》,从言语反讽、情景反讽、结构反讽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其中的...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 情景反讽 结构反讽 言语反讽 
鲁迅杂文中的“反讽”艺术共同类型及特点研究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7年第2期100-104,共5页郑琳 
四川民族学院资助科研项目"鲁迅杂文中语言反讽艺术类型研究"(XYZB16012)阶段性成果
现代著名作家鲁迅的杂文,源于"表现得深切和格式得特别",备受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文章立足于西方叙事学中篇章修辞"反讽"艺术的角度,深入探讨鲁迅杂文文本中出现的言语反讽、情境反讽、结构反讽三种类型及价值,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
关键词:鲁迅杂文 言语反讽 情境反讽 结构反讽 
在场的怪现状与缺席的乌托邦——从《第七天》看余华小说的反讽叙事及其新变
《文教资料》2017年第12期6-7,5,共3页余玲 
作为具有强烈历史责任感和文学使命感的先锋作家余华新作《第七天》,以死观生,直逼生活,在绝望与温情的交织中,揭露底层小人物生之苦难。本文主要从“反讽”切入,解读余华新作的反讽叙事及突破。
关键词:结构反讽 情境反讽 《第七天》 
新诗中的反讽被引量:1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年第5期25-31,共7页胡苏珍 
教育部2014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诗诗性标准争议问题研究"(14YJA751005);宁波大学2014学科项目"中国新诗诗性标准争议问题研究"(XKW141016)
反讽是一种言此意彼的话语方式。在新诗发展史上,九叶诗人和当代先锋诗人都自觉实践了"反讽"的写作。新诗中的反讽本质上是一种现代诗人感知和呈现荒谬存在同时又追求语义含混、丰富的诗思方式,文本的反讽类型有正话反说与克制陈述,有...
关键词:新诗 言语反讽 悖论 结构反讽 
浅析反讽在《看不见的人》中的运用(英文)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4年第11期54-55,共2页包丽娜 
拉尔夫·艾里森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黑人作家之一。1952年,他的代表作《看不见的人》一经出版就在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本文重点研究《看不见的人》这部作品中反讽的修辞效果,并把反讽归为三类:言语反讽、情景反讽以及结构反讽。
关键词:看不见的人 言语反讽 情景反讽 结构反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