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严

作品数:125被引量:2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孙瑾杨华丽王先霈李光泽范晓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大学复旦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南通市社科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历史地理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一部平实谨严之作——读何刚《中国现代史学与史家脞论》
《郭沫若学刊》2022年第2期70-72,共3页李斌 
何刚兄的新著《中国现代史学与史家脞论》即将出版,我有幸读到书稿,觉得有话要说。何刚兄是我十多年的老朋友了,收入本书中的很多文章在发表之初我就拜读过了,这次系统学习,又获得很多启迪。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一如何刚兄的为...
关键词:中国现代史学 第一印象 何刚 平实 史家 
《春秋》与“谨严体”
《文史知识》2020年第7期125-128,共4页高建旺 
在以文取士的明代,因文而生的程文话语,其价值不容抹杀,惜因"附文""零散"之特性,故在相关的研究中,关注较少。本文仅就《春秋》与"谨严体"作初步探讨。依据龚延明主编的《明代科举录选刊》(宁波出版社,2016),采用会试及顺天府乡试样本,...
关键词:《春秋》 明代科举 以文取士 程文 顺天府乡试 
谨严为学 大爱为师 谦和为人——感念李熙宗先生
《当代修辞学》2016年第6期22-24,共3页陈光磊 
几个月前,李熙宗先生还在酝酿修改他的一篇语体研究的文章,可是五月里病魔夺走了他的生命。这使大家深感悲痛。而这悲痛,对于我则是更加的深重,更加的伤心!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和熙宗(还有林兴仁)同为陈望道先生文法修辞学科的研究...
关键词:为学 大爱 谦和 语体研究 六十年代 学术道路 研究生 陈望道 
谨严家风成就唐太宗的美德
《文史天地》2015年第1期54-57,共4页李满星 
台湾学者柏杨在其《中国人史纲》指出:“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李世民大帝是中国帝王中最初一个被中国人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固由于他的勋业,也由于他本身的美德。”此言可谓精辟。探究唐太宗李世民之美德,和其母亲窦氏知书达理,家风...
关键词:唐太宗 美德 家风 成就 中国人 台湾学者 教育培养 李世民 
论汪藻的散文创作
《兰台世界(下旬)》2013年第7期145-146,共2页黄威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南宋前期散文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2011jytq110
宋代文学家汪藻以擅写骈文著称于世,他的散文创作亦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本文概括了汪藻散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分析他的文论观论述了汪藻散文议论大胆、切中时弊和体制谨严、结构工整这两大特点。
关键词:汪藻 散文 议论大胆 体制谨严 
治学谨严,重在立德被引量:1
《四川戏剧》2013年第1期112-113,共2页刘奇晋 
“治学谨严,重在立德”,是陆石先生1986年参观“刘东父遗作展览”留言里的一句,是对先君刘东父先生一生及所事书法的高度概括,因以为题。
关键词:治学 立德 陆石 刘东父 书法 
谨严弘毅 铸我学魂--我所感受的近代史研究所学风
《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3期11-14,共4页李长莉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 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 学风 感受 博士学位 刘大年 
史家之谨严,审美之畅达——读《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宋元卷》
《中国出版》2008年第6期84-84,共1页李传玺 
拿到了安徽教育出版社的《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宋元卷》,一读之下,非常畅快。这本书写得相当漂亮,有着史家之谨严,审美之畅达的风范。首先从内容上来讲,它以宋元时期审美理想、理论形态的发展、演变为核心,
关键词:审美文化 宋元时期 史家 通史 中华 安徽教育出版社 审美理想 
沈葆桢手书述志对联
《炎黄纵横》2008年第2期63-64,共2页沈丹昆 孔丽君 
2004年6月南京召开"纪念沈葆桢巡台130周年、沈葆桢生平与思想学术研讨会",叔叔沈祖勋以80高龄不远万里从美国夏威夷专程来南京赴会,将太高祖沈葆桢的一副手书对联郑重交给我们保存。它原是觐鼎叔公的旧藏,一直挂在他夏威夷寓所的客厅里...
关键词:沈葆桢 对联 述志 夏威夷 学术研讨会 手书 保存 南京 生平 法度谨严 
体例谨严循规范 述论结合撰新篇——评《沁水县志(1986~2003)》
《沧桑》2006年第6期156-158,共3页张英聘 
关键词:记述 沁水 体例 志书 地方志 修志 县志 水资源 历史文化 规范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